制度经济学
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到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反之亦然。在美国历史上,金融业、商业和劳动力市场方面的制度变迁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总收益的增加同时又不使个人收益减少。
(二)交易费用影响经济绩效诺斯认为,产权交易费用影响经济绩效。2004年8月24日,诺斯在北大演讲时指出,改善经济绩效意味着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达到这个目的的主要方法就是修改制度。包括建立统一的度量系统,创建有效的司法体系和执行机制,发展制度和组织以整合分散的知识,监督合约的执行并裁定纠纷。这些活动直接的后果就是交易费用整体的急剧上涨,但上升的量总会被生产成本的大量下降所抵消。
诺斯举例说,1870—1970年间,交易部门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从占GDP的25%上升至45%,这反映了美国经济的重点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处理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转移至针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环境。交易部门的上升反映了市场规模扩大下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深化。交换的次数随着专业化的深入而增加,必然导致交易的增加。
(三)制度选择存在“路径依赖”诺斯指出,人们在进行制度选择时存在“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诺斯认为,在“路径依赖”的背后隐藏的都是人们对利益的考虑。对
组织来说,一种制度形成以后,会形成某种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他们对现存路径有着强烈的要求,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选择新的路径,哪怕新的体制更有效率。而对个人来说,一旦做出某种选择后,就会不断投入各种资源。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无法摆脱这种路径依赖。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没有价值时,才会做出新的选择。
(四)关于国家目标、交易费用的两个悖论
人们常说的诺斯第一悖论,是诺斯在1981年提出的。他指出,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
诺斯第二悖论是这样描述的:政府界定的产权规定了经济体系中基本的激励结构,产权的变化使得组织和组织内部的企业家从事各种活动的成本收益发生变化,组织和个人因此调整自身的行为,推动制度的变迁,变迁的方向是节约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的下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源泉。一方面,从边际意义上的短期来看,交易费用总是在下降;另一方面,每一个时期的下降最后带来的是长期交易费用的增长。前者的推论是经济不断增长,后者的推论是经济陷入停顿。
诺斯提出两个悖论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们研究解答这些疑问: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标准正确吗?如果不正
确,制度变迁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制度进行比较?
二、诺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诺斯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演变史的审视与分析,升华出制度变迁理论的思想,并以三大理论基石来构建他的分析框架。如他所述,“我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理论上,这一理论的基石是: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变化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解释为何人们对现实有不同的理解。”值得提出的是,诺斯在阐明上述分析框架的过程中,始终以成本—收益为分析工具,论证产权结构选择的合理性、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这种分析使得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一)产权理论
诺斯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增长比停滞或萧条更为罕见这一事实表明,‘有效率’的产权在历史中并不常见。”很显然,经济能否增长往往受到有无效率的产权的影响。有效率的产权之所以对经济增长起着促进的作用,因为一方面产权的基本功能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关,另一方面有效率的产权使经济系统具有激励机制。这种机制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降低或减少费用;人们的预期收益得到保证;从整个社会来说,充分界定的产
2010/01. 产权导刊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