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J.S. Bach ~ Variations Goldberg)听了不下10几个版本,最爱之一便是朱晓玫的哥德堡变奏,反复听了很多遍。出门也带着。她的哥德堡姿态雍容,意绪绵绵。似乎后续的气力在等待涌出,却当止则止。仿佛长者宽厚的容颜。我听出了仆仆风尘和缕缕沧桑,清澈素淡的弹奏中有着无可收束的活力,后来知道她的知青和学琴经历,印证了我初听时的感受。“音乐和人互相进入,互相纠正,音乐形式终将成为生命形态的反应 ”,音乐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的喜悦与困境。也许总会有一首乐曲在某个演奏家的内心表达和琴键触摸中和自己的心灵对接,成为生命里的一份依护和安慰。朱晓玫的《哥德堡变奏曲》于我就是如此。她弹奏的巴赫是华人演奏家里最好的,《哥德堡变奏曲》该是最好的哥德堡之一。
朱晓玫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艺术家家庭,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时成绩优异。文革期间被送到内蒙古插队,传奇就从这里开始了。在所有从事音乐的人都不能演奏西洋音乐时,朱晓玫竟然弄了架钢琴偷偷藏在农民家里,在内蒙古的5年一直坚持练琴,因为她对弹琴实在太热爱,1979年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访华促成了朱晓玫的美国之行,从1980年开始就读于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她住在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女长笛手的家里,以帮助照顾房子来换取食宿。长笛手对她的规定是可以用她家里的钢琴练琴,但条件是每当听到她的车库门响,练琴则立即停止,差不多快两年后长笛手偶然中看到朱晓玫的成绩单,颇觉意外,就问朱晓玫能不能弹些曲子给她听,于是朱晓玫就弹了,老太太大吃一惊,惊叹家里住着这么出色的一个钢琴家,这些年竟然从未听过她弹琴!老太太告诉朱晓玫她愿意以各种方式支持她的学习,但拿到钢琴演奏硕士后,朱晓玫还是认为去欧洲更有发展,于是于1985年赴巴黎发展。目前她在巴黎音乐学院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