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店家从业人员外,坊巷景点游人依稀,门可罗雀。
建议在朱紫坊和上下杭的保护改造中适当保留原住民,并使之成为参与保护开发的一份主体。
4、南后街业态地域特色开发不足与“过度”开发的矛盾。 当我们流连于昔日“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时,却为今天的南后街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因为如今的南后街类似人工外景拍摄地,一般性商业街,其传统文化特色和风格尚未充分展示,适合现代消费理念的文化业态也不鲜明。目前南后街商家130多家,与福州地域特色密切相关的商家不到40家,各地旅游区都能买到的低端工艺品随处可见,这使得作为展示三坊七巷第一窗口的南后街对游客难以产生第一文化视觉冲击力,更无法激发游客进一步游览的冲动和欲望。
建议结合八一七路(古街)的改造,对南后街商业业态作适当合理的调整。
5、文保单位修复与旅游开发不同步的矛盾。
三坊七巷在旅游开发上对坊巷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还未形成多样化的旅游线路,让不同层次的游客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线路进行游览;还未开发出吸引游客兴趣和注意的旅游项目,包括游客必定要参与的项目和进行深度体验的项目,使游客能够多停留在三坊七巷做深度游。 建议尽快制订“两山两塔两街区”旅游规划,加速构建市中心区大旅游经济区。
6、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与粗放的管理利用的矛盾。
在对北京金水桥后占地600亩的故宫羡慕不已的时候,却对全国省会城市市中心仅有的占地超过故宫一倍(约1300亩)的“两山两塔两街区”的宝贵旅游文化
资源(其中不乏具有垄断性的旅游景观)缺乏精细的梳理和衔接,保护修复中的细节处理还显得粗放、不精细。如于山东西南北四面山体均被各种建筑所包围,严重影响了“显山露水”的效果。乌山至今仍有约五分之一的地盘被省气象台、电视台所占用。市民亟待的“还山于民”仍难以圆满实现。且“两山两塔两街区”之间用地功能复杂,衔接通道主要以公共交通和市民行道为主,沿街商业业态与景观风貌也不协调,严重弱化了景观资源价值。
建议结合八一七路的改造和地铁建设,做好“两山两塔两街区”之间的景观衔接和通道的有机贯通。
结 语
历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文化运行产生人类文明,而历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基础,是现代文明产生的源头。离开了其丰富的时间结构特性,城市就无法逃脱“唯有现在”的悲惨局面,就只能面临单调的未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城市、民族乃至国家的意义重大,在未来的文化保护中,应摆脱功利思想,增加保护力度,引导各方力量保留城市精神。 (作者系福州市政协人资环委
副主任、闽江学院地理系主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