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发布时间:2021-06-11   来源:未知    
字号: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烂漫派小说,他处处体现了雨果所倡导的“美丑对照”原则。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的夸张和强化了,在作者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下面,我就以《巴黎圣母院》为例,简单阐述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维克多·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烂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烂漫派小说,他处处体现了雨果所倡导的“美丑对照”原则。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的夸张和强化了,在作者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下面,我就以《巴黎圣母院》为例,简单阐述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伽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浓烈的烂漫主义色彩和很强的可读性。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弗罗洛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他指使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爱情便想将她置于死地。他煽动宗教狂热,制造迷信,散布对波希米亚人的偏见,伙同检察官残害人民。他是宗教伪善和恶势力的代表。然而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即把他看做是罪人同时又是中世纪禁欲主义的牺牲品。

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他爱慕爱斯梅拉达,但完全不同于副主教那种邪恶的占有欲和花花公子弗比斯的逢场作戏,他对爱斯梅拉达怀着一种混合着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情,一种无私的,永恒的、高贵质朴的爱。

从小的方面来看,每个情节都体现出美丑原则,例如卡西莫多因奉副主教弗罗洛的命去抢爱斯梅拉达而被抓起来在广场上受刑这一幕时就有几处对照:

1、围观人态度和爱斯梅哈尔达态度的对比: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刑时,围观的人对伽西莫多多方讥讽,百般折磨,对他“水”的请求不但不予理睬,还极尽挖苦之能事,甚至投掷一些杂物来羞辱他,连他一向敬如父亲的主教克洛德也离他而去,这让受刑的伽西莫多更加绝望和愤恨。然而爱斯梅拉尔达不计夜里抢劫过她的旧怨,以德报怨,手捧水壶,把清凉甘甜的水送给口渴难耐的他喝。美丑对照,尽显了人性的美好和丑恶。

2、伽西莫多的内心揣测和爱斯梅拉达的真正行动的对比。当围观的人对伽西莫多百般羞辱和谩骂时,爱斯梅拉达走了上来,他毫不怀疑,这个吉卜赛姑娘也来报仇,也像其他人一样来揍他。因此,他表现出极度的愤怒,连气都透不过来,恨不得一下子能把耻辱柱的台子震塌。可爱斯梅拉达却一言不发,默默走近那个扭动着身子妄图避开她的罪人,然后从腰带上解下一个水壶,轻轻地把水壶送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唇边。美丑对照,恶在善的面前黯然失色。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