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第六篇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3)

时间:2025-04-23   来源:未知    
字号:

(二)外耳道 :

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外1/3为软 骨部,内2/3为骨部。

1、外耳道稍呈S形,外段向内、向前,因此检查外耳道或鼓膜时应将耳廓向后上方提起,使外耳道成一直线,便于检查;但在小儿仅有弧形弯曲,检查时需将耳廓向后下牵引。

2、因鼓膜位置倾斜,所以外耳道的前壁和下壁较长。在外耳道的软骨部和骨部交界处较窄称外耳道峡部,外耳道异物多停留于此 。

3、外耳道的前方为颞颌关节,外耳道炎症时,张口及咀嚼可引起疼痛。

(三)外耳的神经:

1、下颌神经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前半部,故牙疼时疼痛时可传至外耳道。 2、迷走神经耳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后半部,故当刺激外耳道皮肤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3、其他: 来自颈丛的耳大与枕小神经,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

(四)外耳的血管与淋巴:

1、血供:外耳血液由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和上颌动脉供应,上颌动脉供应外耳道。

2、淋巴:外耳的淋巴引流至耳廓周围的淋巴结。耳廓前面的淋巴汇流入耳前淋巴结 耳廓下部及外耳道下壁的淋巴流入耳下淋巴结(属颈浅淋巴结上群)、颈浅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结上群。

二、中耳 :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4个部分。

(一)鼓室 :

1、鼓室为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的含气腔,向前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交通,向后通过鼓窦入口与乳突相连。以鼓膜紧张部上下缘 为界,将鼓室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1)上鼓室:为鼓膜紧张部上缘以上部分,内外径6mm。

(2)中鼓室:为鼓膜紧张部上、下缘之间的部分,即鼓膜与鼓室内壁之间的鼓室腔,中鼓室中以鼓膜脐与鼓岬之间的距离最短,仅约2mm。

(3)下鼓室:为鼓膜紧张部下缘平面以下的部分,内外径约4mm,鼓室的上下径为15mm,前后径约13mm。

2、鼓室有6个壁,分别为外、内、前、后、顶、 底壁。

(1)外侧壁:骨部及膜部构成(骨部较小,即上鼓室外侧壁,膜部较大,即鼓膜)。

鼓膜:高9.0mm,宽8mm,厚0.1mm,介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呈向内凹陷的

浅漏斗状,由后外上向前内下方倾斜,与外耳道底约呈450~500角,分为紧张部和松驰部,锤骨柄及其短突、脐部、光锥。

鼓膜的结构分为3层:从外向内分别为上皮层、纤维层、 粘膜层。

由锤骨柄之延长线及通过鼓膜脐与锤骨柄垂直的假想线可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

前上、前下、后上、后下。

注:紧张部:鼓膜大部分借纤维软骨环嵌附于鼓沟内,称紧张部。

松弛部:上方鼓沟缺如,鼓膜直接附着于颞鳞部,较松驰,称松驰部。

第六篇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