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_金_KIMPE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刚果(金)KIMPE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第5期 陈兴海等:
47
-6
可以指示为一个局限的沉积B含量高于300×10
]-66-7
。环境,高于4通常是蒸发环境的标志[00×10
4.3 硫同位素
Hohomto测试的同位素数据和Greliny和Oyg
等获得的流体包裹体数据表明,中非铜矿带早期硫化物(硫化物含量5与早期成岩作用同0%~70%)晚期硫化物(硫化物含量2形成生形成,5%~50%)于卢菲利造山运动期间,由变质流体改造同生成岩
7]
。矿物而成[
4.4 流体包裹体
图8 角砾状构造Fi.8 Brecciatedstructur
e g
根据Pirmolin和Nono等对中非铜矿带自生gg石英液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液体出现的最低。温度为8盐度为80~195℃,.4%~18.4%NaCl这些数据表明,在主要矿化阶段,有比较热的含盐流
8]
。体在罗安群地层中迁移[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成矿控制因素
加丹加弧形铜钴矿带中加丹加系罗安群地层是区域上主要的含矿和赋矿岩系。KIMPE矿区所揭露的BOMZ及其上下的SDS、SDB层构成KIMPE
矿区的主要含矿层,铜钴矿化严格受上述层位控制。
图9 脉状构造Fi.9 Veinstructure g
这些岩层在沉积之时有着较高的铜钴含量背景,它们在后期构造活动期间一方面在热动力条件下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受构造挤压破碎形成的大量构造裂隙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
在K断裂与铜钴矿化的关系更为IMPE矿区,密切。K断IMPE断裂是一条区域性的较大断裂,断裂活动裂活动对成矿的贡献表现为三个方面:1)导致两侧地层发生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使罗安群R2组地层中沉积的铜钴元素活化迁移出)来;断裂构成一条导矿通道,使深部的成矿物质和2)热液向上运移;断裂活动造成的破碎带和节理带3构成了良好的赋矿空间。因此在K铜IMPE矿区,钴矿床不仅局限在R而且更进一步,主2组地层中,
[]要局限在R2组的断裂带中5。
次生石英岩等。
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常量元素
根据Kamunzu、Cailteux和Moine等对中非p铜矿带加丹加系R2和R1组183块岩石标本的分析研究表明:RSF、RSC中SiO2含量表现出极大变
,化(15%~89%)SDS、BOMZ、SDB段岩层富含但通常含K高达5较高。在区MO,.2wt.%)g2O(
从铜矿带西到东部R域上,1和R2组岩石表现出而在东部SiOlCaO含量减少,2和A2O3含量增加、岩石中碎屑部分增加,说明东南部岩性向更多碎屑
6]
。沉积发展的趋势[
5.2 矿床成因
外加热液KIMPE矿床是受地层及构造控制、
作用和风化作用影响形成的矿床。新元古代罗安至富含火山碎屑的下孔孔德龙古时期的同沉积阶段,
德龙古群在压实脱水成岩过程中为盆地提供了富含金属的卤水,卤水温度200~250℃。其中的金属可能与有机质和氯的络合物交代成岩早期的黄铁矿形成层状铜钴硫化物矿化。此阶段地质环境以还原环
4.2 微量元素
、KamunzuCailteux和Moine等的研究表明,p
其Rb元素相对中非铜矿带东部岩石具有指示意义,
-6
,在R而在上2组下层岩石中含量为0~5.5×10
-6
。此外,层岩石中含量最高可达63×10R2组岩-6
),在细碎屑沉积中石中B含量为(10~35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