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一起来看看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下册《囚绿记》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
高一下册《囚绿记》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从品位凝聚着作者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味,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紫色的灵魂中的紫色是高贵而忧伤的。而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字音字形:
陆蠡(lǐ) 涸(hé)辙 婆娑(pósuō) 猗(yī)郁 囚系(xì) 蕈(xùn )菌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三、介绍作者:
陆 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其他作家的评价:
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 “ 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四、梳理文章:
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2、为什么要“囚”绿?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3、我“囚”住了那抹绿吗?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作者“囚绿”的行为,对这位被囚的“绿囚”你是如何理解的?
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 …… 此处隐藏:111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