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松嫩平原1980、1995、2000、201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
这一格局30a变化过程中,主导过程是:草地、水域和沼泽湿地、林地对耕地增加贡献最大,分别为33.83%、28.96%、19.17%;耕地和草地对建设用地贡献最大,分别为76.53%和8.92%;盐碱地和沙化地的增加,贡献最大的地类是草地、水域和沼泽湿地、耕地,分别为46.68%、34.67%和15.28%(图3)。由此可见,草原退化、湿地和水域大面积萎缩,盐碱地沙地增加,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近30a来松嫩平原土地利用速度、程度都显著增加,土地利用速度由1980-2000年的1.8%增加到2000-2010年的5.3%,前20年开发速度较快的是西部,而后10年则转移到东部(图4)。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从1980年的250增加到2010年263,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以中部农业市县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见图5),反映出人类活动干扰加剧。
(2)基于综合指标评价法对松嫩平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风险总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见图6)。在所有风险等级中,较低风险区所占比重最大,1980-2010年生态安全等级风险由低向高变化趋势明显,生态环境有所恶化(见表2)。松嫩平原典型草地、湿地普遍存在中高度脆弱性。此外,松嫩平原西部耕地、草地和沼泽湿地的破坏还表现为沙化、盐碱化加重,抗干扰能力减弱,自然灾害破坏性严重等。
a.草地转耕地 b.草地转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