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调研模板
在清乾隆年间。从木结构的受损来看,弘觉寺塔似乎遭受雷击,大火从塔顶烧到底层,塔内的各层楼板、塔心木,塔外围的平座栏杆,腰檐、内外斗拱,底层附阶所有木结构部分都不存在。它的砖石结构保存尚完整。
宝塔结构实测:弘觉寺塔的高度,从底层地平到塔顶复盆为36.65米,若加
上原来培刹,高约45米。它的底层较高,为7.10米,二层以上各层高度递减,在4.30米至4.13之间,塔的外围为八角平面,底层边长为3.35米,二层3.17米,三层3.00米,四层2.80米,五层2.64米,六层2.46米,七层2.22米。塔的内壁为方形空筒,底层内径3.85米,二层3.60米,三层3.44米,四层3.299米,五层3.04米,六层2.87米,七层2.58米。
塔的底层有须弥座高77厘米,边长3.85米,由红色花岗岩加工拼制而成,
有款圭角、束腰以及上下枭混曲线,为明初型制;四面何宽80厘米的踏步上下,周围是宽2.18米的附阶(回廊),四面开门。2至7层的平座(即外回廊)挑出约60厘米,由长68厘米、宽68厘米、厚9厘米的红色花岗岩石块铺成,一端嵌入墙体。在塔的外壁腰檐、平座的斗拱下各有一层厚8至9厘米的与须弥座、平座相同质地的石枋,相当于塔身的圈梁。
弘觉寺塔的外壁转角有倚柱。它是由特制的子母砖固定在转角墙体内。各层的拱门,四实四虚,为壶门形式,用面砖嵌在拱门的表面,磨缝拼制。每层拱门的两侧有灯龛,内有一龛室与券门相通,可以从内部上油;2至7层灯龛计96个。
塔身用青砖砌筑,砖的规格有多种,长度有33.5、34、35、35.5厘米数种,
宽度有16.5、17、17.5厘米,厚度7至8厘米。砌筑方法,均为上下皮一顺一顶式,灰缝的粘结材料用白石灰,十分坚硬,估计加了糯米汁。
塔的各层平座和下檐,内层楼板下均有斗拱,有转角和补间斗拱两种。斗口
宽度约3厘米,合清营造尺2.5寸(按清1营造尺=32厘米),相当于清制的八等斗口。斗拱的总高度70至80厘米,台9至10斗口,当于清五踩斗拱的高度(9.2斗口)。各层的内外檐斗口相同,出跳均为五踩。
塔顶有砖砌的复盆,内部为砖叠沚砌出,塔心木固定在六层的横梁上,上部穿出屋顶,形成塔刹。现塔心木已毁,但塔顶洞眼仍在。顶部屋面的瓦垄仍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