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基础知识点)20(2)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尽最大的努力,留最小的遗憾!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的形式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二、声音的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叫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如果1个物体在1秒的时间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 Hz 。

男性的声音一般音调低,女性的音调高。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度、粗细有关。弦越紧、越短、越细,音调就越高。管乐器的音调与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人耳听到的声音范围在20 Hz—20000 Hz之间。高于20000 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如蝙蝠;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大象可以感受到,地震来临时也有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例如把手围成喇叭状向远处喊话。调节电视机的音量就是在调节声音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特性。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举例: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牛的音调低,但响度大;蚊子的响度小,但音调高。

三、声的利用:传递信息,如B超、雷达;传递能量,如清洗物体、体外碎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基础知识点)20(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