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图象b可知在0~2s的过程中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速度公式v=s
可求物体上升的速度;
t
(2)由图象b可知在0~2s的过程中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W=Gℎ求拉力做的有用功;
(3)由图象a可知在0~2s的过程中,拉力端移动距离,利用W=Fs求拉力做的总功,再利用P=W
求拉力F的功率;
t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分析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4.【答案】变小真空科学推理法
【解析】解:
把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电铃的声音越来越小;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逐渐增大;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故答案为:变小;真空;科学推理法。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此题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采用了科学推理法,例如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与上述实验思想非常类似。
15.【答案】烛焰高度倒立照相机 C
【解析】解:(1)实验中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此时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3)若要将该凸透镜做放大镜来使用,蜡烛的位置应位于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u<f=10cm,则蜡烛可能在图中光具座的刻度位置是C。
故答案为:(1)烛焰;高度;(2)倒立;照相机;(3)C。
(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物距为30厘米时的成像性质;
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制成的;
(3)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此时像和物位于同侧。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16.【答案】48 放热固态变小
第17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