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升,广西师范大学
近,登录其名籍。对于那些枝叶疏远的皇族,设置宗师进行教化。
除了统治集团的上层宗族建设之外,就是统治集团的中下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世吏二千石。他们的家族背景殷实,有买官爵起家的,有举孝廉起家的,有讲经起家的。凭借着政治权势,其家族势力在地方的发展速度很快,不少官僚家族的显赫能连贯西汉东汉两个时代。这也是他们宗族建设的最大成效。
秦汉时期的宗族建设主要表现在皇族与平民之间,这种平民并非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这里所说的平民则是指在地方有一定资产,比较有经济实力,或以本业富,或治末业实家,即所谓“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西汉中末叶,这种平民拥有了更大的政治、经济和地方社会势力,成为豪族。大姓者甚至有宗族、宾客数千人,渐渐族权与地方政权竟结合为一体了。
秦汉时期的宗族,是先秦典型分封制下的宗族乡中古社会士族制下宗族的国度形态,是一个特别的转型时代。就宗族自身来说,它有兼及沐足的特点,即重本族亦重外家,并非是完全排他的父系宗族。这一时期的族类观念,即包括父系的宗族,也部分包含母系和妻族。其时的外戚宗族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和体现。秦汉的宗族组织,与先秦君权、族权相结合的贵族特点相近,仍是以官办为主,但族权于君权的分离趋势已经加大,族权本身的特色发展明显,是带有半官半农的群体组织。随着宗法的开始下移,到了魏晋以后,宗族组织的官办色彩则进一步削弱。
三、小结
两汉的宗族建设,是对被破坏的上古宗法社会的一种恢复和重建,社会结构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从汉初的平民社会逐步随着豪族势力的宗族化进程而渐次向宗族社会演变并由豪族宗族阶层构成汉代宗族社会结构的上层,当然,这种变化也是以最高皇权为核心的演变。
这种重建是和秦汉一统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联的。鉴于秦朝二世而亡,和汉初皇族力量的薄弱,刘邦根据具体国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皇权的措施,包括诛杀异姓王。因此,终汉一世,皇族的宗族建设都是中央王朝最为关心的事情。到了东汉,皇权依靠地方豪族而建立,这样皇族宗族建设的同时,地方豪强大族的宗族建设也有了根大规模。而且其中的官办色彩则明显的减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