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零一一年八月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次空间拓展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在了解和认识会稽山度假区现状的基础上,理清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结合相关规划和绍兴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稽山度假区空间拓展的必要性;拓展方向和区域的可能性、现实性;论证空间拓展规模;确定合适的四至界限;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研究结论。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1.背景概况
1.1发展背景
1.1.1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态势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该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2010年,我国旅游经济收入达到1.44万亿元左右,比2009年的1.29万亿元增长12%,而预计2011年的旅游经济收入将进一步快速增长至1.6万亿元。随着我国人均GDP迈向5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我国旅游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十二五”期间高速交通体系的初步建成,则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各种发展大众旅游的条件正在成熟,发展基础逐步稳固。
在旅游业整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以休闲旅游为代表的新的旅游主流形式也在不断得到强化。著名未来学家格鲁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指出:“到2015 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进入休闲时代。”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杨卫武说:“休闲旅游是未来最为流行的旅游方式,在未来国际旅游市场上将占到80%以上。”以娱乐、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旅游在我国的旅游格局中日益占据其基础性主导地位。
1.1.2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新需求
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经济体之一、区域旅游发展较快的区域之一和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主要市场之一,长三角地区以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环境为背景,以独具江南特色、兼具现代都市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旅游服务和方便的旅游交通为基础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经济圈。2010年长三角区域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旅游市场成熟,同时,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各行业就业人数和营业收入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活力。
随着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和人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区内的旅游需求也处于持续快速的增长过程,旅游需求的形式则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尤以休闲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主题旅游、会展旅游表现最为突出。
1.1.3环杭州湾相关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状态
环杭州湾区域不论是在区位、资源、交通、信息、资金还是在产业结构等方面都算得上是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区,也是最适合打造国际化、精品化的休闲度假胜地。环杭州湾地区有着发展休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发达的经济、优美的山水、深厚的人文、有利的区位空间等综合开发优势,为杭州湾地区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条件。杭州湾也是最合适发展高端化、精品化的休闲型度假区。在环杭州湾地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品牌专业市场不断涌现,如海宁的皮革市场、杭州的女装特色街和丝绸城、诸暨的珠宝市场、绍兴的轻纺市场以及周边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带来了大量的商务人群。
1.1.4绍兴市旅游度假类产业发展现实与矛盾
1.1.5会稽山旅游渡假区发展基础和内在需求
可从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态势、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新需求、环杭州湾相关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状态、绍兴市旅游度假类产业发展现实与矛盾、会稽山旅游渡假区发展基础和内在需求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旨在突出“旅游度假区类业态在未来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旅游渡假区需进行规模化、集群化以及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处在加快规模化、集群化拓展的历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史机遇期”等核心观点,以此定下“扩区”的基本理论导向和基调。
1.2现状条件
可从地理区位、管辖范围、地形地貌、现状资源、开发状态、经营情况等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的整体内外发展条件,旨在说明“度假区经济和交通区位优越、自身资源特色优异、整体环境禀赋突出、开发经营处在正常轨道”等度假区现状特征和发展优势,并强调“目前用地规模和开发量较小、项目安置日趋饱和等与内外发展需求存在矛盾”这一核心问题。
2.目标、依据、方法
2.1研究目标
其一是针对度假区发展的目标,即未来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定位和业态导向,可相对简要;其二是研究报告本身的目标,即旨在通过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结合相关研究分析,明确度假区扩容的近远期规模及具体范围,并对扩容后的度假区进行结构性的功能组织引导。
2.2研究依据
包括相关法规依据、相关规划依据等。
2.3研究方法
可能的方法体系:内在需求规模导向和外在资源环境制约下的双重寻优方法。前者以规模预测为核心,后者以GIS资源环境和空间拓展路径评价为主体。
3.扩区必要性分析
3.1需求必要
详细阐述内外发展需求,如区域旅游产业重构需求、地区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绍兴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等外部需求,以及度假区本身的有序经营、规模发展和品牌塑造等需求。
3.2竞合必要
主要阐述当前区域相关旅游产业产品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于环杭州湾和绍兴地区等范围内进行相关旅游资源整合发展和协同发展存在较好的前景。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3.3定位必要
结合浙江省、环杭州湾城市群、绍兴地区等各个层面对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的定位要求,指出“相应的定位要求必须要求与之配套的规模标准和空间平台”。
3.4规模必要
承接上个内容,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度假区的定位提升,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只有规模化才能保障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5空间必要
结合开发日趋饱和空间受限的现状分析结论,进一步指出空间扩张的紧迫性。
3.6项目必要
结合目前项目引进和项目组织的初步意向,指出要进行项目群整体优化提升,势必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资源加以承载。
3.7效益必要
指出度假区扩容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等多个层面存在积极作用。
4.扩区可行性分析
这里主要从“建设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规划可行性”、“资源环境可行性”、“交通组织可行性”、“政策可行性”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总之要明确扩区在多个方面均是可行的,当然,如确实存在一定的制约,也应提出解决或规避的途径。
5.扩区的整体规模预测
5.1外部规模需求预测
结合类似定位层级的度假区发展规模进行类比、地区旅游发展需求的整体判断、相关规划对自身的目标要求等,对度假区的未来发展规模进行预测。
5.2内在规模需求预测
结合近年来项目落实情况、用地开发态势等,对度假区规模进行趋势外推,以此预测可能的规模增长界限。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5.3规模容量框架分析
主要通过生态承载力、资源承载力这两个方面,判断出度假区的极限发展规模和框架。
5.4基于“P-S(需求-满意度)”的适宜规模分析
引入P-S模糊预测模型,选取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等多个因子层,对需求满意度进行评价,以定量模型预测适宜的规模区间。
5.5近远期适宜发展规模
基于上述评价和预测,最终拟定近远期的合理发展规模。
6.扩区的空间适宜性评价
6.1扩区原则
主要包括:发展战略的同一性、空间的整体性、交通联系的便捷性、资源组合的合理性、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区划调整的可能性、后续操作和管理的可行性。
6.2总体扩区方向判定
基于上位规划、相关专业规划、现状度假区资源开发、外部交通条件、周边城镇发展态势等进行综合判断,明确“东扩”、“南扩”的两个可行的发展方向。
6.3扩区评价范围
结合上述总体扩区方向和近远期规模,以大于“目标规模”的原则选取扩区评价范围。
6.4适宜性评价
以GIS空间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对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旅游资源、交通联系、空间自生长、环境制约、城镇依托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叠置分析确定合理的扩区空间边界。
7.扩区多方案评价及推荐方案
7.1扩区多方案评价
在上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度假区管理需求,提供多方案选择,并对各方案进行优劣评价打分。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7.2推荐扩区方案及规模范围
确定最终推荐方案,明确至四至范围。
8.度假区整体空间布局导向(扩区后,是否需要?)
结合现状开发状态、资源环境条件和规划目标定位,对扩区后的度假区进行功能布局策划(可粗线条,结构性的表达),并对业态组织、交通引导、近远期时序等提出大致设想。
9.管理体系与政策保障
对扩区过程中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和管理方法,如行政区划调整、农居安置、资源保护、经营模式等。
10.结论
昝略。
东湖会稽山如何连成片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示意图
尽管东湖本身位于会稽山余脉,但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东湖和会稽山两处旅游地是完全独立的,路也相隔不少;不过,随着绍兴旅游投资项目的不断“跟进”,这一“老观念”可能要被打破:随着汽车时代向绍兴走近,尤其是一些重量级旅游项目的到来,东湖、会稽山两个景区可连成片,成为一个大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我市旅游界一直在呼吁的“绍兴旅游需要把亮点做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做强”即将有典型的代表出现
名地、宝地、福地
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位于绍兴古城东南近郊,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绍兴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宛委山、石帆山等在内的会稽山系千岩竞秀,自古列中华九大名山;若耶溪谷幽荷香,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祥地,被历代专家学者誉为著名风水宝地;道家所称的“洞天福地”相传古为神仙所居,今则为理想的人居环境,据有关专家考证,会稽山、若耶溪分列“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第十洞天和第十七福地;中华英雄大禹则更是家喻户晓,他曾在会稽山得金简玉字、行封禅大典,并安葬在如今的大禹陵;王阳明在这里明志向学、筑庐讲学,创立了阳明心学。
市文旅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会稽山旅游度假区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生态保护为前提,度假旅游为重点,目标是要精心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开发已经成熟,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像会稽山大景区、会稽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等一批项目已经建成,其中东湖景区近期又被列入开发重点。
东湖景区要成“乐”园
据介绍,刚刚完成入口改造工程的东湖景区将开发成一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东湖乐园”。“东湖乐园”北依云东路、南至人民东路、西临环城路、东至迎宾路,其中心区域即东湖风景区。尽管该乐园面积不算大(约1平方公里),但总投资预计在8亿元左右。在待开发的项目中,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包括一家上档次的、能解决旅游六要素中“吃、住”等多项服务的综合性度假酒店。由于借东湖的“东风”,“东湖乐园”已经拥有的一个巨大优势是有总共能容纳252辆小轿车的大型停车场这一硬件设施。
市文旅集团透露,为让绍兴的旅游度假产业不落后于国内的先进水平,他们特别关注一些开发理念新颖、经营管理基础好的投资方。
会稽山主打“好吃好玩”
我市旅游界业内人士分析,会稽山作为度假区开发的优势还是很多的。首先它依托着成熟的大禹陵景区和新兴的宛委山景区,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其次,8~9平方公里的大面积和近20亿元的(预计)大投入;另外,有比较充足的客源这一点也颇为关键:尤其是上海客源去年对宛委山赞赏有加,有上海投资者甚至提出要到宛委山附近投资温泉旅馆。
目前,市文旅集团总体对该度假区的定位是以历史文化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重点,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所以一些项目已经确定,比如选址在大禹陵景区入口区域的“会稽天堂”,将开发建设高档度假酒店(可能附带大型娱乐项目),而选址在宛委山景区入口区域的“林家湾俱乐部”,则将开发建设以运动、休闲和聚会为主要功能的高档度假俱乐部。这“一吃一玩”的两处都将充分利用会稽山的山地和若耶溪的水域资源,力争突出自然生态优美这一特色。另外,选址在大禹陵景区西侧,背靠会稽山、面临环城河的一块22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将开发高档景观房产。 (俞朝盈 文摄)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聚焦绍兴旅游新政系列报道之一
绍兴旅游:一轮“明月”升起来
绍兴网 2009年07月31日 07:40:43 手机看新闻
绍兴,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GDP的占比中,绍兴旅游尚不能改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现状。当“凤凰古城”、“平遥古城”等旅游品牌在全国吆喝时,绍兴人怎样才能把游客留下来?
当业内还在感叹绍兴旅游“遍地珠宝,但缺银线”、“满天星斗,唯缺明月”时,市委、市政府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旅游发展会上提出要全力推进“全城旅游”的规划建设。这犹如一针兴奋剂注入古城,触动了每一个角落的细胞,星星密布的古城旅游业终于要打造“月亮”了。
现状:满天星斗,独缺明月
绍兴人往往为自己身为“鲁迅故乡人”、身处千年古城而感到自豪,而事实上,绍兴的古城文化、水乡风光也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富矿”。
近年来,在“旅游富市”理念的引导下,绍兴旅游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近4
年来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了22.4%,高出GDP增速9.9个百分点;四年间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实际投资达87.2亿元,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顺利建成,同时还有多个工程正在顺利推进;与此同时,绍兴旅游对外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
然而,同绍兴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较,目前得到开发的旅游资源显然还只是“冰山一角”。“提起绍兴,国内不少人仅仅知道这里是‘鲁迅故乡’,而对地域更远的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游客来说,绍兴甚至只是一个地名。游客怎么会对一个毫不了解的地方产生兴趣呢?”
“满天星斗,独缺明月”,有人这样形容绍兴旅游目前的状态。尽管近年来不同
旅游主体为了向外推介自己,纷纷喊出了自己的个体品牌,但正因为如此,导致了绍兴整体旅游品牌形象的不统一、不明确。由此带来的是一系列后果是:游客面窄,目前来绍游客中,70%来自长三角地区,他们的逗留时间平均只有半天左右,基本上不在绍兴过夜。而游客在绍人均消费也比省内旅游平均消费低15%。
“绍兴旅游资源应该整合和再开发!”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去年8月开始,有关
部门对我市的旅游资源展开了多次调查研究,“全城游”这一概念渐渐浮出水面。在一年间,“全城游”也吸引了众多专家、市民的热议,内涵越来越丰富。终于,在7月27日召开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张金如明确提出了:“要全力推进‘全城旅游’的规划建设”。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如果说,过去绍兴独缺‘明月’,那么现在绍兴已经找
到了‘明月’——就是整座城市!这种发展思路上的突破,无疑将改变今后绍兴旅游发展的方向。”
“全城游”起航
市旅游局将改称“市旅委”
根据《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旅游经营管理体制的意见》,决
定撤销市旅游局,组建市旅游委员会,负责研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
市文旅集团将与震元集团合并,组建市旅游集团公司,负责市区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和管理,同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和投资主体,实施旅游项目的投资开发和管理。
为了做大做强旅游集团,现城建部门负责管理的越王城(不含府山公园)、历史
文化名城保护办管辖的历史街区、绍兴饭店整体划入旅游集团。现水利部门负责管理的环城河(含城内河道)及岸上绿地、建筑物和存量土地等划转旅游集团经营管理。
黄酒集团要在做大做强黄酒主业的同时,积极涉足旅游产业,加强对绍兴旅游产
业的投资。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市旅委合署。
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形象推广中心、从业人员培训中心等。
成立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旅游业发展的重大事项。由市长任组长,市
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旅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相关链接
未来:景即城,城为“月”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解读绍兴的旅游,首先要解读绍兴这座城市。绍兴的旅游资源总量丰富,城是一
个景,景即一座城。
以水为线连珠成串,绍兴有丰富的“水乡风情”。环城河、大环河、古运河、市
区内河,可谓水绕城、城拥水,在水之畔,连珠成串就是古城“脊梁骨”。历史文化是绍兴的特色所在,可以说“文化名城”是绍兴旅游的一张金名片。鲁迅故里、陆游、徐渭、蔡元培、秋瑾等名人故居自有它的知名度;“古越龙山”、“会稽山”等黄酒旅游及兰亭书法圣地自有它的经济人文优势,越剧、绍剧、莲花落、新昌调腔自有它的市场。绍兴,还是一座“江南古城”。越子城历史街区内的仓桥直街,蕺山历史街区内的书圣故里和西小路、八字桥历史街区,分别记载着绍兴2500年的建城史
“有这么多优势,绍兴旅游的‘月亮’就是‘城市’。”市政协有关人士指出,
在“大众旅游时代”来临时,把整个“城市”作为“月亮”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也是绍兴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
事实上,发展“全城游”,正是基于对整个城市发展的考虑。而绍兴这个城市既
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最大、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有关人士认为,“全城游”的发展能推进转型升级,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然选择。
“绍兴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定位的战略,也铸就了‘全城游’的思路。”有关人士
说,打响“全城游”品牌除了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绍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变绍兴旅游多“星星”缺“月亮”的“短腿”,整合绍兴旅游资源。“而与此同时,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全城游’也能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有关人士说,发展“全城游”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因此,以城市旅游为核心,正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打响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的整体需要。
绍兴旅游新的腾飞:300亿背后的路线图
绍兴网 2009年07月28日 06:44:24 手机看新闻
到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要突破3000万人次,绍兴旅游总收入要超过300
亿元——昨天召开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定下系列新目标。尤其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全城旅游”、“机构变脸”、“集团组建”等系列新目标和举措的提出,种种迹象表明,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绍兴旅游正开始新一轮发力。
在多数人印象中,绍兴文化底蕴深厚,知名度较高,知名景点也不少,称得上
旅游大市。事实上,放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坐标系中丈量,绍兴旅游实不能称“强”。如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数值,去年与温州并列全省倒数第一。“对于有悠久历史文化、丰富旅游资源的绍兴来说,这是十分不应该的。”市委书记张金如说。
绍兴旅游为什么上不去?换换思路天地宽
媒体热议许久的“全城旅游”,昨天正式定调。会议提出要把整个绍兴中心城
市作为一个旅游综合体来建设,做足“水乡风情”、“文化名城”、“江南古城”文章。
种种关于“全城游”的设想,虽然仍未得到实践的成功验证,但长期以来,绍
兴旅游多“星星”缺“月亮”的短腿,迫切需要转换思路加以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借“全城游”打响城市整体品牌,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堪称绍兴旅游史上的里程碑。
这种思路的转换,也体现在“全市游”设想中。“要多搞县(市、区)联合游
线,把绍兴一日游变成两日游、三日游。”市委副书记、市长钱建民说,绍兴旅游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景点、景区合力,还需要城市和区域间的合力。
基于这种思路,在叫出“全城化旅游”的同时,绍兴提出“整体性规划”、“一
体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等新思路。有关人士介绍,多部门和专家参与的《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城游规划,目前正抓紧编制完善,除要求与其他专项规划衔接外,更注重突出特色与个性。
“从杭州等地的成功经验看,大投入是大旅游的不二法门。”“高强度投入”
被作为绍兴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我市将安排重大旅游建设项目27只,总投资171亿元,未来三年有望成为我市旅游“大投入”阶段,特别是大型旅游综合项目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事实上,未来几年绍兴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营销机遇。上海世博会、第六届世
界合唱节、建城2500周年庆典等系列活动,为绍兴高品位策划旅游营销创造了契机。“不能再停留在电视上打打广告、挂挂标语牌的低水平营销,必须要将旅游营销作为一个大项目、大工程来规划、论证、实施。”张金如要求。
绍兴旅游如何才能上去?体制机制要创新
会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调整旅游经营管理体制的意见》,决定撤销
市旅游局,成立旅游委员会,承担全市旅游发展管理、规划等职能。
此次改革更实质性的一步是,市文旅集团与震元集团合并,组建市旅游集团公
司,主要负责市区旅游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并策划重要旅游产品。同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和投资主体,承担招商引资和吸纳、引进社会资本,实施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和管理等职能。
系列整合还包括:现城建部门负责管理的越王城(不含府山公园),历史文化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名城保护办管辖的历史街区及所属房产、绍兴饭店及现水利部门负责管理的环城河及岸上绿地、建筑物和存量土地等划转旅游集团经营管理。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将与市旅委合署,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形象推广中心、从业人员培训中心等。
体制机制的变革,要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因为绍兴旅游存在的一系列“短
腿”,都与管理体制不顺畅密切相关。在注重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的同时,更需利用市场“无形之手”的优势。
引人注目的是,《意见》还要求黄酒集团等大型国企在做大做强黄酒主业的同
时,积极涉足旅游产业,加大对绍兴旅游产业的投资。这表明政府希望借助机制之手,形成政府、民资、外资、国资四管齐下的投入格局。
昨天的会议还明确提出,要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推进规模化发展,争取到2012年,全市培育5家资产10亿元以上的大型旅游集团,并力争有旅游企业上市。
记者获悉,有关部门长时期调研、酝酿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
也即将出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养等将受扶持,力度将超过以往。
“不管是项目建设,还是机制创新,均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有关专家
评价,未来三至五年,绍兴旅游有望借助项目投入和机制创新推手,真正跃上一个新平台。
3.4休闲旅游——休闲时代下的旅游产业革命
(1)休闲旅游概念
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休闲旅游与其它旅游不同之处在于,一“动”一“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它是旅游者占据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经济收入,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务设施条件下而逐渐形成的,是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休闲旅游还刚刚起步,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2)我国休闲旅游发展态势
以娱乐、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旅游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呈现出以下主要规律和发展态势:
国内旅游将成为休闲旅游的主流。
家庭旅游是当今休闲旅游的主要形式。
休闲旅游的客源市场呈现出大众化和多元化的趋向。
休闲旅游多选择风景优美的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周边城市。
休闲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
休闲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环境质量的选择更为严格。
(3)休闲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酒店设施通常要具备四、五星级标准;
对景点地质地貌的奇特性、可观赏性要求不高, 但对景区规划、环境艺术等有特别要求;
对会议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高端度假区对会议设施水准、接待规模要求较高, 通常都有专业的演艺项目;
对餐饮、娱乐要求也较高,更强调游客的放松和享受。
休闲旅游的优势在于不但能增加游客的休闲体验、延长游客的驻留时间、提高游客在旅游区域内的消费力,更重要的是能带动地区旅游经济总量的增长。
3.2高端旅游——旅游业发展的第三次热潮
高端旅游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了数量扩张阶段之后, 向以质量为本的新战略转变的伴生产物。所谓高端旅游, 就是各类旅游产品中居于塔尖地位的产品。每一类都有高端旅游。高端旅游是由高素质的旅游者、高品位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高质量和富有特色的旅游服务, 以及高素质的旅行社、投资商和管理部门等相结合, 共同促成的一种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旅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