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曲张静脉出血治疗的现代观点
山东省立医院消化科 刘吉勇 张春清
主要内容 门静脉高压分子机制 门静脉高压治疗原则 内镜和介入治疗选择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介入治疗
概述门静脉高压症 (portal hypertension, PH)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受 阻和/或血流量增加、血管舒缩功能障 碍,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压力升高。 临床表现:脾肿大、门腔静脉侧支循 环形成和开放、腹水。
正常门静脉压力:1.27kPa~2.35kPa( 13~24cmH2O),平均:1.76kPa( 18cmH2O)。 门静脉压﹥2.45kPa(25cmH2O) →门静 脉高压。 PH病人大都增至2.9~4.9kPa( 30~50cmH2O)。 (1cmH2O=0.098kPa,1kPa=10.2cmH2O )
对门静脉高压的描述可追溯到17世纪。 1882年意大利病理学家Banti首先描述本 症。 Banti综合征(Banti’s syndrom):原因 不明的脾肿大使脾血流量增多所致的PH 。 1902年Gilbert和Carnot首先倡用PH这 一名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PH的研究取得了 很大进步。
病因和分类 PH病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 硬变,占80~90%。 在我国、东南亚、南非等以肝炎后肝硬 变为主。 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变为主。 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时更易致 肝硬变。
Bass&Sombery病因分类Ⅰ 原发性血流量增多动脉-门静脉瘘(肝内、脾内、内脏),脾毛 细血管瘤。
Ⅱ 原发性血流阻力增加A 肝前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或海绵样变,脾静脉血栓形成 。
B 肝内性(1) 窦前性:血吸虫病※,结节病,骨髓增生 性疾病,骨髓纤维化※,先天性肝纤维化,特 发性PH,砷、硫唑嘌呤、氯乙烯等肝损害, 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早期原发性肝硬 变性胆管炎※。 (2) 窦性/混合性:慢性肝炎后肝硬变,酒精性 肝硬变/肝炎,氨甲喋呤、vitA中毒,不完全间 隔性纤维化,肝细胞结节再生性增生。 (3) 窦后性:静脉阻塞性疾病,肝静脉栓塞( Budd-Chiari综合征)。
C 肝后性下腔静脉闭塞性疾病,缩窄性心包炎, 三尖瓣功能不全,严重心衰。
(※通常早期为窦前性,进一步发展成为窦性/混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