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P案例分析
1.准备原始资料
明确给出P,Q,R,S,T资料。 需要对作业单位的划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解与合 并,得到最佳的作业单位划分状况。
以 叉 车 总 装 厂 为 例 说 明
SLP
产品构成分析
P—Q分析
作业单位S划分企业的各级组成部门称为作业单位。 一个企业应该有: 生产车间:生产部门,直接承担企业的加工,装配生产任务。 仓储部门:原材料仓库,标准件与外购件库,半成品仓库, 成品库。 辅助服务部门:辅助生产部门(工具机修车间),生活服务 部门(食堂),其他服务部门(车库,传达室)。 智能管理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质量检验部门,人事 部门,供销部门,负责协调生产和控制等工作。
物流分析-工艺过程R分析
2
3
1
2
1
1
3
1
12
2.物流分析 Flow Analysis
当物料移动是工艺过程的主要部分时,物流分析就是工厂
布置设计的核心工作,也是物料搬运分析的开始,它对应布置设计问题“钥匙”的第三个字母R(路线)。
零部件物流是该部件在工厂内移动时所走过的路线,物流
分析不仅要考虑每个零部件在工厂内的路线,还要遵循两个最小和两个避免的原则:
两个最小原则: 经过距离最小和物流成本最小。 两个避免原则: 避免迂回和避免十字交叉。
物流分析方法
1)工艺流程图(Process Chart)。 在大批量生产中,产品品种很少,用标准 符号绘制的工艺过程图直观地反映出工厂
标准件
原材料
3
1
0.02
0.20 0.1
0.50 0.30
生产的详细情况,此时,进行物流分析只需在工艺过程图上注明各道工序之间的物 流量,就可以清楚地表现出工厂生产过程 中的物料搬运情况。
5
(0.3)4
0.01
0.30 0.207
0.31
2)多产品工艺过程图。在多品种且批量较大的情况下,如产 品品种为10种左右,将各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汇总在一张表 上,就形成了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在这张表上各产品工艺 路线并列绘出,可以反映出各个产品的物流途径。
1Z B C D E F G X 步数 9 最小 7 步数
零件编号 2 3
4
5
13 7
17 7
17 7
11 7
3)从至表(From-to Chart)。当产品品种很多,产 量很小且零件、物料数量又很大时,可以用一个矩 阵图表来表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料移动方向和物 流量。
从至表
设有三个产品A、B、C,制造它们涉及到的8个作业 单位,分别是原料、锯床、车床、钻床、铣床、检验、 包装和成品,以1~8代替。三个产品的工艺线路和每 天运量如下表所示产品号 A B C 工艺路线 1 2 5 6 3 5 4 6 7 8 1 4 3 5 6 7 8 1 2 3 4 5 6 7 8每天搬运托盘数
8 3 5
各作业单位距离见下表,试作出物流分
析。 (注意因 为两向距离一致,故左下角表数据省略。)距离从至表From To
1
28
320 12
436 28 16
544 36 24 8
630 22 10 18 26
718 10 22 30 38 12
810 18 30 38 46 20 8
1.原料 2.锯床 3.车床 4.钻床 5.铣床 6.检验 7.包装 8.成品
解:先按工艺线路画出产品运量从至表 2 3 4 5 6 7 From To 11.原料 2.锯床 3.车床 4.钻床 5.铣床 6.检验 7.包装 8.成品
8
AC13 C5 A8C5 B3 A8
B3A8 C5 AB11 B3 A8 C5 A8 ABC16 A8 AB11 C5 B3 A8ABC16 AB11 C5 B3 A8 ABC16 AB11 C5 B3 A8
产品号 A B C
工艺路线 1 2 5 6 3 5 4 6 7 8 1 2 1 4 3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每天搬运托盘数
8 3 5
有了距离从至表和产品运量从至表,以相应格子的运量乘以距 离便得物流强度,见下表。 物流强度从至表From To
1
2AC
3
4108
5
6
7
8
合计
1.原料 2.锯床 3.车床 4.钻床 5.铣床 6.检验 7.包装 8.成品 合计
104 8 13
0
212 60 288 348 80 264 344 48 40 144 232 64 416 480 80 192 272 128 128 0 104 188 252 592 560 192 128 2016
再按作业单位对的强度划分等级,物流强度等 级划分采用著名的A、E、I、O、U等级.
物流强度等级 超高物流强度
符号 物流路线比例% A 10
承担的物流量比例% 40
特高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
EI
2030
3020
一般物流强度可忽略搬运
OU
4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