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现象和克服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天王镇八庙小学课题组 主笔 安连军
由我校组织实施的陕西省立项课题“小学生厌学现象和克服策略的研究”,自2011年9月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克服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方法和途径,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克服小学生厌学心理。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研究方案所确立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课题基本情况和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
▲1988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倡导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2003年诊治了300多位学生,80%都有厌学的情绪障碍。
▲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指出,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对其产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有专家建议,在评价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标准上,除了看各种升学率外,有必要引进“学业厌学率”作为评估指标。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单树增认为,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知识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这会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当前,厌学不仅常发生在学习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也厌学。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分析证明:就“小学生厌学现象和克服策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有过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起点高、范围广、多角度,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情绪情感、交际心理等角度来进行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调查和研究;还有就写作、英语、美术等学科的学习,家长、教师、网络等对象对学习的影响等单方面来进行研究的。这些研究在学术上也确实从不同的视角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值得我们借鉴。
从上述材料不难看出,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学生中的厌学现象越来越突出。厌学造成的直接危害是影响青少年的自身成长。正值发育成长期的青少年是社会化的最佳期,个体成长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个性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失去了这一时期,几乎可以说失去了整个一生。
由厌学引起弃学,更是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中,辍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预防和矫治学生的厌学行为是一个十分急迫的任务。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只知道外出经商打工挣钱,子女多半交给祖辈代为抚养。他们虽然也“望子成龙”,但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只会看孩子期末的分数。由于祖辈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对孙辈的教育管理只会生活上的呵护、纵容、溺爱,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更缺少思想上良好的教育引导。孩子就四处游荡,慢慢顽劣成性了。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恨铁不成钢”,就大发雷霆,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致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家庭房子修好了,存款更多了。这些特殊的非农非城家庭,对子女往往是过分的娇惯溺爱,他们为孩子配备好彩电、电脑、手机等,家里的家务劳动从来不让孩子沾手,更不用说让他们过艰苦的生活了。学生一旦有个头痛脑热,家长就一个电话打到学校,请假少则一两天,多则一星期。他们拉下的课越来越多,成绩逐渐下降,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再者,这些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都较多。孩子有了钱,在节假日约上小伙伴,逛儿童游乐园、进电子游戏室、下饭馆等,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游玩享乐之中,导致厌学、弃学。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择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年轻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他们
一心指望孩子在学校各门功课都考高分,争第一,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苛求。有的家长除学校作业外还要“加餐”,双休和节假日要孩子上补习班、特长班,过重的压力和永远有做不完的练习,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挤掉了。殊不知脱离孩子实际的过高地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孩子慢慢地厌学了、逃学了。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城市化进程给城乡结合部带来了突然性的前后巨大变化,家庭矛盾冲突也在这突变中不断出现。一个夫妻吵架、打架,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让孩子整日提心吊胆和心事重重。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也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虽然我校学生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不多,但或多或少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却并非个别。如不及时矫治,他们的厌学情绪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厌学现象和克服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调查、观察,分析产生厌学情绪的根源,并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为生命奠基。
(二)概念界定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表现在学习活动上的厌学是学生的主要问题行为。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一般认为,厌学学生的标准为:①对各种学习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学习的学生。②目前在校学习完全是被动地混日子等毕业的学生。③因不努力导致使学习成绩差,又毫不在乎的学生。“小学生厌学现象和克服策略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情提出的一个问题。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力量,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还他们一个艳阳天!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免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3、积极心理暗示理论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拉图认为,人总是按照他自己的估计,他自己头脑中的自我形象去行动的。他认为当一个人内心有了一个非常高大、非常健康、非常良好的自我形象时,他的自身素质便会提高,他的行为将越来越走向健康和阳光。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马克思语)积极心理暗示是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不同的载体和渠道,探索、激发、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变心理的被动承受者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者和积极
应对者,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做到自悟、自导,形成一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渗透特点的 “心理生态效应”,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塑造学生的自我教育人格。
(二)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寓教于乐原则
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设计一张比较科学的小学生厌学原因调查问卷。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4、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研究对象、方法及进程
(一)研究对象
天王镇八庙小学一年级——六年级10个班级中有厌学现象的学生以及厌学学生的家长和相关教师(以班主任为主)。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资料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
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三)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3)专家引领,各方收集资料,设计问卷。
(4)问卷调查,了解班中学生厌学现象,作好数据统计。
2、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
(1)教师对厌学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2)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改进教学方法作跟踪调查。
(3)对实验对象作心理测试,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对问卷作修改。
(4)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
3、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1月)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应用
1、设计调查问卷
关于对厌学问题的调查,目前尚无现成的调查问卷可供选用。这就要求课题组成员白手起家,设计出相对科学、实用的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测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人际关系心理学》等专著,为设计高质量的调查问卷作准备。
2、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有人曾经作过调查,发现“老师自认为爱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学生以为老师爱自己”的比例,可见,老师的自我感觉和学生的真实灵魂是有出入的,搞厌学问题调查问卷不以生为本,闭门造车,是很难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的。
①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
广大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课题组决定采用评选“最佳问卷设计”竞赛等形式,激励所有学生参与到问卷设计中来。当然,这项工作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它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如:教师可作以下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吗?你觉得是哪些原因影响了你对学习的爱好?请按照主次分别用A、B、C、D表示。”
在课题组成员的调动下,全校30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调查问卷的设计,他们的问卷真实、朴实,是他们内心想法的真实流露,这些原生态的东西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见附件)。
②提炼问题和选项
这项工作分两步完成。先由各班分头进行,再由课题组所有成员集中讨论定稿。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虽然重要,但直接用来进行调查显然不行:手法上显得稚嫩,内容上显得繁杂,选项有失冗长,它需要教师在仔细阅读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浓缩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在格式上尽量做到统一,规范和美观。最终,问卷调查决定采用选择题形式,涉及考试、作业,老师及其它方面,共计22道题,附加1个问答题。
③实施问卷调查
课题组对一年级——六年级10个班级,300多名学生先后实施了问卷调查,逐项统计、分析,基本摸清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暴露了当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因具体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情况的差异等原因,在个别选项会出现较大差异,但整体上看,情况是相似的,说明我校存在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具有共性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附件: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能顺利地开展,请同学们如实地填写,我们将对你的填写答案给予保密。谢谢合作!
天王镇八庙小学学生厌学情况调查问卷
年级 性别 男Ο 女Ο
一、请在你认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里打上“√”
1、你喜欢写作业吗?
A、喜欢( )B、不喜欢( )C、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 )
2、当考完期末测试卷后,如果你发现一道5分的题目因粗心做错了,你会怎样?
A、焦虑不安( ) B、紧张害怕( )
C、不当一回事( ) D、填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
3、上课时,你的注意力集中吗?
A、比较集中( )B、不集中,容易走神,去想其他的事( ) C、不清楚( )
4、你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难易程度如何?
A、作业太多,难度较大( ) B、作业量和难度适当( )
C、作业太简单,没劲( ) D、以上都不是( )
5、你觉得你不想上的那门功课的老师讲课生动吗?
A、生动( ) B、没意思( ) C、说不出( )
6、你有没有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
A、有( ) B、没有( )
7、你的老师有没有因为你学习成绩不好而经常批评你?
A、有( ) B、没有( ) C、有时有,有时没有( )
8、你的老师有没有因为你学习成绩不好而看不起你、不理你?
A、有( ) B、没有( ) C、有时有,有时没有( )
9、当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的同学有没有帮助你?
A、有( ) B、没有( )
10、你觉得你在班级里快乐吗?
A、快乐( )B、不快乐( )C、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 )
11、当你上课回答错误时,你的同学有嘲笑你吗?
A、有( ) B、没有( ) C、有时有,有时没有( )
12、当你考试成绩很差时,你的同学有瞧不起你吗?
A、有( ) B、没有( ) C、有时有,有时没有( )
13、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父母怎样对待?
A、让你找到错误的原因,帮助你改正( )
B、教育、鼓励你要好好学习,争取好( )
C、批评、责骂、打你一顿( )
D、不一定( )
14、你的家长对你的期望和要求如何?
A、过高( ) B、适当( ) C、不知道( )
15、你有没有因为迷上电视或电脑、电子游戏而不写作业?
A、有( ) B、没有( ) C、有时有,有时没有( )
16、你是不是觉得不用读书也能赚大钱?
A、是( ) B、不是( ) C不知道( )
17、你喜欢科目是?【可以选多个】
A语文( ) B数学( ) C外语( ) D体育( )
E美术( ) F音乐( ) G社会( ) H自然( )
I劳动( ) J科技( ) K思品( )
18、喜欢的原因?【可以选多个】
A无作业( ) B可以玩( ) C可以做实验( )
D有趣( ) E喜欢这门课的老师( )F老师讲课生动( )
19、不喜欢哪门学科的主要原因?【可以选多个】
A.作业太多( ) B.上课很无聊 ( ) C.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 )
20、你喜欢的作业形式是 ?
A口头( ) B书面( ) C动手操作( )
21、你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可以选多个】
A不会( ) B不想写( ) C想看电视( )
D想玩( ) E对这门课不感兴趣( )
22、你最喜欢下面哪种学习方法?【可以选多个】
A 听讲( ) B 讨论( ) C 练习( )
D 游戏( ) E 教具( )
二、你能写出你厌学的原因吗?
统计数据显示: 22道选择题中,有16题答案是相同的。
(二)厌学原因的总结及对策
1、厌学原因的分析
我们经过长期观察,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个例访谈,得出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厌学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究其实质,学生的学业负担、精神压力过重;教师的素质还不尽如人意;学生精神家园的失落;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等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要有好前途就必须“小学力争上游,高中争取重点,大学要上名牌”,把孩子学习的那根弦扯得太紧;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学校贯彻的却是应试教育,把孩子逼得很累。孩子深受应试教育的高压,片面升学率的威逼,心理负担的困挠,根本享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一句话,学生不堪重负,缘于这一切并不是他们真的想做,而是种种压力逼使他们不得不做!
八庙小学所处的辖区有一所虢镇一中。虢镇一中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越的地理环境在本区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使其在生源方面有极大的选择余地。虽然考中的学生概率极低,不足参考学生的20%,但家长们还是趋之若骛,几乎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家长为了子女们的入学名额彻夜不眠排队守候。在八庙小学所在的天王镇,老百姓心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看一个小学的
质量,就看该校毕业生考入虢镇一中的人数;看一个小学教师的水平高低,就看他所任教的班级考入虢镇一中的名额是多是少;看一个小学生在学习上有无前途,就看他是否能够迈入虢镇一中的门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夹杂着盲目攀比的虚荣心(以子女考上虢镇一中为荣,反之则引以为耻),转化为对子女学习的层层高压。有人偶然在个别学生书包中发现的练习册竟达八九本之多!孩子稚嫩的肩膀过多地承受着生命的重荷,难怪“现在学习中最大的烦恼来自作业、考试和升学压力”的学生有85%之多!难怪有50%学生期未考试前一夜不能像平时那样入睡,他们大都感觉有心事,迟迟才能入睡,有的甚至半夜会突然醒来!难怪30%以上的学生尽管有一千个不情愿还是得奔走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习过程本来是求知的过程,而当求知的目的并不是真正出于兴趣爱好,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时,学生怎不感到不堪承受之苦?
“当考完期末测试卷后,如果你发现一道5分的题目因粗心做错了,你会怎样?”一个学生在空白选项上填了“心中恐惧,想自杀。”多么触目惊心!稚嫩的字迹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灵魂?
②你拿什么吸引我,我的老师?
丰子恺在怀念恩师李叔同时,对先生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学养满怀景仰。现阶段,最能吸引学生的又是什么呢?对我校60名六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教师最受欢迎,占半数以上;其次才是“很高的教学水平”,占30%。教师在兢兢业业教学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首先应是一个有着健康生活情趣的积极向上的人,不要忘了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电脑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一些学生的水平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到底能力学生授什么业、解什么惑还得接受时代的检阅。如果丢掉教学参考书,与学生同时面对一篇新材料,我们到底比学生强多少?如果和学生同场竞技,我们到底占据多大的优势?学生提及任教学科以外的问题,我们能否给予学生较为满意的答复?早在上世纪末,上海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老师的科技素养不如学生。在调查的中小学8000余名师生中,中学老师输给了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其测试成绩比学生低5%。而小学老师的科技素养更是令人震惊,不少人竟对当代科技发展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学生科技素养从何而来?大多从大众媒体获得而并非从学校教育中获得。老师们加班加点,一门心思目不“斜”视地扑在自己的“本本上”,
严重地磨蚀了教师的才智,使教师疲于应付,无法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为自己“充电”,以至出现了“师不如生”的可叹现象。由此看来,老师不但面临高科技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学生的挑战!
本次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学校老师是对自己学习帮助最大的人略低于50%,而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学习帮助最大的人就是我自己的占到了5%,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老师的深思吗?
③有谁明白我的心?
谁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几乎每个人都在无情地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家长和教师的一个致命错误在于忘记了孩子的心理年纪,当孩子需要玩的时候,他就要提出玩的要求,而大人们则认为玩是没有意思的,只会虚度孩子的大好时光。大人们往往振振有词:“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成了大忙人:白天忙着上学,晚上忙着写作业,周末忙着上各种各样的训练班。其实,如果你尽量教孩子学习在他那个年龄看来是有用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他的时间是充分够用了的。
我们对孩子到底了解多少?他们喜欢阅读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喜欢看什么音像制品?喜欢玩什么游戏? 这一切,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喜欢的一切,我们真心实意地试图去了解、去研究了吗?除了学习,我们还能跟孩子谈点别的吗?我们真的关注每一个孩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吗?我们能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先生那样,整整花四个小时倾听一个孩子的说话吗? 大概,我们不能。我们忙着“教书”,我们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迫于社会的压力,我们和家长联手让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了,至于“育人”,那是软目标,怎样操作,怎么检测都成问题。
④失落的童年
背负几十斤重的书包,过“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学生被牢牢的粘在板凳上,听课背书做题,乏味的学习让他们漠视生气盎然的四季与变化多端的社会,形同苦役。少数学生成天迷恋网络和游戏,依靠这些来缓解学习压力。玩的对像由自然趋向高科技产品,玩的天地由室外趋向室内,玩的组织形式由团体趋向个人,玩的内容由现实趋向虚拟,玩的方式由开放趋向封闭,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正常的交流和交往的缺失,使抑郁、自闭,厌学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三大心理疾病。
2、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觉得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关系:亲和力关系;堵和疏关系;专与博关系;欣赏和要求的关系;严与实关系 我们在上述关系的处理上都作了认真的研究,尤其在欣赏和要求关系;实与活关系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处理好亲和力的关系
老师应张开爱的翅膀,以情感人,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暗示氛围。
多一点慈爱、欣赏。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
多一点信任、期望。老师的期望是学生成功的动力,每一个学生都应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积极期望,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哪怕是最差的学生,也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落伍”,禁止一切有损学生尊严、人格,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话语。
当然,关爱不等同于溺爱,尊重不等同于迁就;宽松不等同于放纵。要处理好亲和力的关系,必须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行为却不能粗暴;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不伤自尊。
(2)处理好堵和疏的关系
如果对学生的学业不良行为一味禁止,而忽视了必要的心理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催生厌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谋求心灵的契合。
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随心所欲、手舞足蹈、甚至离经叛道地畅谈自己的见解,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幼稚和无知是在所难免的,对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发现学生的见解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就予以斥责、甚至嘲笑,那么学生无拘无束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心态将从这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步消失。对于学生的幼稚、无知,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犯错,说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不惟上、不惟一、不惟我,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
在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述,然后将我们对孩子的准确理解传达给孩子,而不加任何评判。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极大的尊重和一种安全感,从而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以为老师与他同在。孩子在得到充分的理解后,对进一步干预就不容易产生勉强和抗拒。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对自己进行探索和评估,从而提高自己,并向他们自己挑战,走出困惑,重树信心,重新点燃学习兴趣的火花。
(3)处理好欣赏和要求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大程度的去爱一个人,最大程度的去要求一个人。”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最大程度的去欣赏一个人,最大程度的去开掘一个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分层教育可以起到极好的作用。
分层教育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小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学习目标上有分层教学要求,形成阶梯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要求,使学生的愿望都能满足,潜能都能开发,学习个性都能展现,使他们的水平都有提高,从而都有成功的体验。这里,分层学习,分层要求,分层评价都在各个层面上为更多更广的学生提供了成功舞台。
【关于教学流程的说明】
教学目标的分层展示:比较确切地确定分层次课程教学目标是这一教学模
式的难点之一,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以新课程的达标要求为准的“一类教学目标”;二是以提高为目的的 “二类教学目标”;三是以培养尖子生、领军人物为目标的“三类教学目标”,将语文综合能力,尤其是广博深邃的想象思维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要制定出每一章节的分层次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有三个熟悉,一是熟悉你的教学群体,对你所授课的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品性、学习要求等了然于胸;二是熟悉新课程标准,从而可以比较科学地设计分层次教学目标;三是熟悉教材,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这三个熟悉中,熟悉学生情况尤为重要。我们尤其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出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让孩子们都可以尝到“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喜悦。
教学目标的展示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确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之后,可将教学要求展示于众,任学生自主选择,开始阶段,每个学生需将自主选择的教学目标报告教师,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自主选择加以
指导,防止学生在选择时自我降低要求。另外,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选择标准,尤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实施:每堂课我们可以用大约35-40分钟的时间完成基本教学目标,余下的时间进行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对薄弱学生的辅导可以采用个别化指导的方法,有目的地对你所了解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达到一类教学目标。同时,为要求二类教学目标的学生提供训练题,通过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对三层学生思维的拓展延伸一般采用展示法。通过展示其作品或思维过程,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分层检测评价:在检测与评价中,我们依然分为三个层次,检测试题前也常常分别标上一星、二星和三星。
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我将他们分成三个梯队:分别是“更上一层楼队”、“奋发向上队”、“思进若渴队”。每个梯队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只要他正确完成了本层次的题,便可获100分,若做正确了更高一层的题,则可获附加分。
当然,语文试卷中,有时并不能光凭题目准确分级。因此,老师在评判中应有一个分层次的标准,只要这学生的答题达到了我们预设的标准,那么,这道题,他就是满分,若超标,便可加分。
实行分层测试后,平时不及格的学生也可以拿到第一层的100分,从而品尝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气和热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得100的,此时我们要引导孩子纵向比较。一方面感受努力带来的进步和欢欣,另一方面也确立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而那些获得附加分或晋级的同学,他们心中被满心的欢愉填充,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激起他们追求更大成功的热情。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过去厌学的学生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过去学习基础中等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分别有了奋斗的更高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与评价中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更重要的,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心态也越来越积极向上。
(4)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