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江苏2006年高考作文评析(2)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如果说过去两年的作文题有“将一种诗化的抒情的主观的感情代替客观的理性,是一种粗暴的框框”,“把命题者人生完美的诗化主题强制性地硬塞给考生”(孙绍振《高考作文题的感性和智性含量问题》)之嫌的话,那么今年的作文题则完全摒弃“师者角度”,而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来命制试题,表明了命题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学生接受心理的关注,对学生内在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重视,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所给出的材料,考生不仅非常熟悉,而且感到很亲切。“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你、我、他,“路”则带有比喻色彩,可以是公路、马路、铁路等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也可以是人生之路、个人创业之路、社会发展之路等抽象的理性的“路”。考生对此都有自己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都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甚至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激情。在这种亲切的人文关怀之下,那些密切关注生活,切身体察生活,用心思考生活的考生完全可以有超凡的独到见解,写出饱含新鲜生活汁液的精彩文章。

四、题目充满思辨的色彩

辩证地看待生活、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仅是马列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我们学生今后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同时也与高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具有“负责任地写作”精神相一致。正因如此,近几年的高考都突显了对思辨能力的考查。今年江苏卷尽管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但仍蕴含着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本无路”与“便有了路”,“本有路”与“便没了路”本身就是两组矛盾,同样需要考生作出辩证的思考。思维和表达的多维度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生成,更能使学生养成立体看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思辨能力的考查,也为当前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五、内涵体现课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目标”的“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觉和思考”;“教学建议”的“表达与交流”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同时又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在 知、情、意 三个方面,或者三个层次,得到全面发展”。今年的高考作文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并注重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接受心理,从学生的立场命制试题,提供学生熟悉的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引导考生多角度地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诱导学生在具体的思辨过程中完成从感性领悟到智性提炼的升华,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江苏2006年高考作文评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