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134;箴10:11;箴12:18 赞美诗:364 165 365
“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箴10:11)。“智慧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箴12:18)
在教会的团契中,言语非常重要。我们中间有人因为言语不周或表达得不适时与适当和不善表达,彼此之间产生隔阂,反目为仇,甚至纷争结党。影响了神的圣工的开展,也羞辱了神的名。在沟通中若能注意以下的几点,则对于推展教会事工将有很大的帮助。
一、言语的重要性与严重性
一)重要性
我们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得神的赏赐与荣耀上帝,于是拚命地去工作。这是神所悦纳的,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却达不到神的标准。故圣经说:“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言语。“若有人在言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27:)。俗话说: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箴10:11)。言语能显明人心里所充满的是什么,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
二)严重性
“生死在舌头的权下”(箴18:21),“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雅3:6),“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箴13:3)。纵观中国历史,我们看到晏子使楚,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蔺相如作为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凭着他智慧的言语与举动能完壁归赵。同时也看到,三国时的智慧之子诸葛孔明,三气周瑜使之命丧黄泉。
在圣经中,上帝差遣约拿向尼尼微城传悔改的信息,尼尼微全城的人都悔改了,他们的性命得以保存。福音的传播使得全世界亿万人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而得蒙神的救赎。
二、言语的标准
在教会,弟兄姐妹间总的来讲是同心合意并愿意为主摆上,然而中间也存在着矛盾与不和的现象。有矛盾是非常正常的,有人的地方就有问题。要把问题减少到最小的程度,突破口就是在言语上。
一)言语的原则
言语的原则,一则是合宜;二则是造就人。箴25:11告诉我们:“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在弗4:29要求我们“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
益处”。
二)正确理解圣经中有关言语的教导
两位姐妹为着教会的事工发生争执。一位姐妹回去以后,很伤心地哭了很久,她不明白那位姐妹为什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用那种态度与口气来责备她,她受不了。她不愿意再参与教会的事工了。而另一姐妹却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只不过是直率了一点,是什么就说什么,并
且圣经上也有教训:“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 );况且“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后的爱情”。我为什么不能说她。这位姐妹不以为然,并引经据典、振振有辞。如何按言语的原则来理解此处圣经的教训呢?
1、在真理方面,如有违背,我们必须责备。耶稣当年也指责那些法律赛人为“毒蛇的种类”、“粉饰的坟墓”。
2、在有违公理、正义方面,要加以大大的责备,毫不掩饰,且要义正词严、彰显公义。
3、只涉及到生活中的小节或对同一事物不同看法时,就当注意“合宜”二字了。我们常常造成对对方的伤害就是由于不合宜的言语。如果不是出于恶意,我们对人责备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帮助他或她。若的责备不能达到其效果,就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与原则了。故当正确而适时的理解“当面责备”这一词。
1)“当面”是指当着当事人的面,而不一定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即当众的面责备他,使当事人下不了台,认为是受到了羞辱。圣经中,有很好的教导,怎样对待有错的弟兄:当他一人独在一处时,当面指出他的错来;他若不听,就请二、三人同去;若再不听,就告诉教会。只有对待犯公开罪的,才当众责备。“犯罪的才当众责备,叫其余的人可以惧怕”(提前5:20)。
2)“责备”时,你所站的角度与态度同样重要。对不同年龄的人要分别对待。保罗教导提摩太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姐妹;总要清清洁洁”(提前5:1,2)。“责备”的态度是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即分辨是非,不自以为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顾及对方的情绪。
3)“责备”时,当注意遣词,特别是语调。说话的时候,不要用太多的质问。如:你怎么搞的?这是为什么?你到底有没有生命?以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口吻说话。其实你只需要指出他的错来,否则,他会认为你在找他的错处或故意揭他的短。
有经验的批评家认为:未开口批评人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所持的是什么态才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如有敌意,
存心找麻烦,言语之中必然反映出来。情绪不好是很难掩饰的,而这种情绪有极强的传染力。一旦对方感觉这一点,立刻会激起同样的情绪,立即会抛开你批评内容,计较起态度来。这种互为影响的情绪会把批评带入僵局。故批评人或责备人都要做到让人心服口服,若口服心不服或心服口不服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果效。
4)
“责备”的方式。常言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无论何人,对别人的忠言或劝告往往难以接受。如何才能找到一种正确的批评方法使忠言不逆耳呢?
采用间接提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圣经中,拿单责备大卫(撒下12:1-7)。当大卫霸占了拔示巴又害死了乌利亚以后,由于大卫是一国之君,人不敢指出他的罪来。拿单就用了这种间接提示法。耶和华差遣拿单到大卫处说:在一座城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富户,一个是穷人。富户有许多牛群羊群;穷人除了所买来养活的一只小母羊羔之外,别无所有。羊羔在他家里和他儿女一同长大,吃他所吃的,喝他所喝的,睡在他的怀中,在他看来如同儿女一样。“有一客人来到这富户家里,富户舍不得从自己的牛群羊群中取一只预备给客人吃,却取了那穷人的羊羔,预备给客人吃。”大卫就甚愤怒那人,对拿单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行这事的人该死!他必偿还羊羔四倍,因为他行这事,没有怜恤的心。”拿单对大卫说:“你就是那人!……”由于拿单剖析给他听,他最后认罪悔改了。
当然采用间接提示法也要适当,不让人感到你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采用间接提示法是为了避开那些有可能触及对方的自尊心或隐私的言词,而将话题从另外一个角度引入。
三、语言的艺术与技巧
虚心、诚实、坦白和尊重别人是语言艺术的必备条件。
一)用愉快的语调
“回答柔和,使怒气消退”(箴15:1),说话的语调很重要。因为说话的语气像脸上的表情一样,传达着言外之意,增加语言的感染力。故此,一位科学家讲:人的表情有两种:一种是表现在脸上的表情;另一种是说话方式出现的表情。
我们平时说话都要表达某种思想和感情。说话的语气,包括声调、速度、抑扬顿挫、感情修饰等,无不是在增加语言的内容和效果。柔和的语言,使有气的人也能减退怒气,愉快的声调能给人带来喜乐和和睦。暴戾的语言给人带来不愉快,甚至争斗。“说话浮噪的,如刀刺人。”从语言里传递我们有一颗与众人和睦的心和流露出我们是常常靠主喜乐的的心境。
二)传递出准确的信息
语言是一种用于沟通的工具,是人们用声音和动作将自己的心思、意念、思
想传递给对方,然后对方也是如此,将他对此所作出的回应传递给你。这样的一个沟通过程,语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我真实的思想传递给对方,这就要求把话说清楚,不含糊。故此,我们当学会准确的使用语言,传递我们的信息,模棱两可的话容易使人产生猜疑,甚至,错误的理解你的意图,产生隔阂。
三)尽量
不要批评人,多说积极与鼓励人的话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雅4:11,12)我们人常常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刺;而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喜欢用责备、消极、批评人的口吻与人说话。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人有几个儿子,儿子们长大参加了工作后,每个月他们都给一点钱给父母作为赡养费。当大儿子结婚又生了孩子以后,大媳妇就不想给赡养费,又不好当面开口说。因此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公婆‘公同志,婆同志,公婆两位老同志;新社会,新办法,各人搞饭各人吃。’公公、婆婆一看非常恼火,心想你们有困难,不给钱,只要说清楚就算了,何必这样来挖苦我们老人。于是,也写了一封信给他们‘儿同志、媳同志,儿媳两位少同志;生儿育女我有罪,二十年后你尝味。’从此以后,婆媳关系非常紧张。
在语言的艺术中,鼓励和称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记得我从神学院毕业回到教会负责青年工作。有天一位弟兄对我说:“徐姐,我给你提一个建议好吗?”我回答说:“好啊!”。他说:“你不要以为只有老年人和小孩子喜欢表扬,中年人也需要,特别是青年人更需要你的肯定。你以后我们做得好的地方多给我们鼓励!鼓励!好吗?”。他的这一句话给我了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教会工作中,我常常用他给我的这个建议并且每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人都有一种需要就是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
圣徒的品行中是这样要求:“恭敬人,要彼此推让”(罗12:10)。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去称赞别人、恭敬别人,真诚的赞美与恭敬,于己于人都很重要。
在《孩子,我并不完美,我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议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卡耐基说:对别人来说,他的优点和长处,因你的赞美显得更加有光彩;对自己来说,表明你已被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渐渐地就有了一颗谦卑的心:“看别人比自己强”。
当然,对别人的肯定与称
赞要恰倒好处,否则,就有吹嘘、拍马之嫌或不怀好意地嘲笑与讽刺,使之收到恰得其反的效果。称赞的话要注意正确的方法。
一是,实事求是、措辞适当;二是,赞扬适度、恰如其分;三是,用第三者的口吻或间接的方法去赞扬人;四是,多用鼓励的话替代赞美之辞。
四)会察言观色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
门看脸色”。察言观色是一门艺术。与人说话,要培植耐心及灵敏的感觉,要进入对方的快乐、恐惧、焦虑、难过……之中,与对方认同,说话要以对方所了解的语言交谈,不要只顾自已讲。
圣经说:“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 箴15:23);“智慧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箴12:18)。说话要看时候、场合,话要说得恰倒好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就像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五)示弱——抵消嫉妒的妙方
在事业与侍奉上不可示弱。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要公开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方法。在生活中体现出“看别人比自己强”。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与人和睦。
一个人才志外露,锐气十足很容易招来人的嫉妒,或者伤害别人的利益,因为“树大招风,功高震主”。东汉末年,曹操欺君罔上,刘备、董承决心“共聚大义,以图国贼”,于是,刘备韬光养晦,后园亲自种菜。到了青梅熟了的季节,有一天,曹操邀刘备一起畅饮。忽,阴云漫漫,骤雨将至。曹操的兴致极高,酒兴劈头就问:“天下当谁是英雄?”刘备分别举出了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曹操一一否认,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并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及操耳!”刘备闻言大惊,以为自己的韬光养晦之计被他所识破,手中所拿的匙箸,不觉落于地。此时,正好雷声大作,大雨将至。刘备乘机拾匙箸,假装从容地掩饰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刘备说:“连圣人遇到迅雷烈风都变色,何况我刘备呢?”从此,曹操就不怀疑刘备了。所以适当地隐藏自己也是抵消嫉妒的妙方。当然,我们作为基督徒更重要的是胸怀坦荡,从心里谦卑自己。不把它当作手段,以达到个人夺得名利、地位的目的。
地位高的人和灵性好的人,在地位低的人和灵里软弱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能力有限,经验有限,也有软弱跌到的时候。生活与灵程经历也是曲曲折折的。总之,自己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
六)自责——消除隔阂的桥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过失,我们能从内心里发出自责,能有
效地减少失误造成的危害,消除由此带来的人际隔阂与怨恨。
七)安慰——雪中送炭
“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除了自己当坚强外,也需要别人的劝慰。若我们能常常做一个安慰人的人,一个和平的使者,我们就能与弟兄姐妹有更密切的关系。
四、言语中的注意事项
一)不可说谎
“撒谎的嘴和舌,都是神所恨恶的”(箴6:17;12:22)。主耶稣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
二)不可夸口
说大话、自夸是人容易犯的过错,像同税吏一同进圣殿去祷告的法律赛人一样。主耶稣在圣经中告诉我们:“神阻拦骄傲的人,赐福给谦卑的人。”“更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一日要生何事,那尚且不知道。”(箴27:1)。
三)不可多言
“寡少言语的有知识,性情温良的有聪明。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主要是“随时说造就人的好话 ”
四)污秽的言语一句也不可出口
我想以投资理财讲师张雪奎关于语言艺术的警句与弟兄姐妹分享: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如果,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请一定要对我说!
弟兄姐妹,世人都在讲语言的艺术,何况我们这些敬畏耶和华的人呢?在服侍中更有从神来的智慧,达到圣经语言的标准:说造就人的好话。
本篇文章来源于 “长沙市城南堂”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detailView.asp?id=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