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
苯环结构的发现(第二章)
1、上述案例资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的认识不仅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受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素质、情感等因素的影响。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的影响和作用。凯库勒正是从他的梦出发,联想到了苯环的建构。其实,认识是认识主体的认识,而认识主体并不是一个仅仅具有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理性动物,他还是一个具有意志和情感的主体,所以人的认识必然要受到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案例六
危险的实验、葡萄酒为什么变酸,巴斯德的新贡献、抗生素的诞生(第二章)
1、从“疫苗接种”技术的发明到“抗生素”的研制,这一段历程说明了什么?
2、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反复性原理分析从牛痘到疫苗到盘尼西林再到抗生素的认识过程?
3、抗生素能否杀死所有的病原菌?有耐性的病原菌很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此人类应该怎样做?
本案例讲述了从牛痘到“细菌病因说”再到“抗生素”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说明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过程通常起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需要,由于过去人们普遍受到天花和各种瘟疫的侵扰,才迫使人们去注意相关的各种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不断研究,才逐渐发现这些现象的内在规律,从而又进一步把这些规律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使之为人类造福。从牛痘到“细菌病因说”再到“抗生素”的认识和发现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本质上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各种病毒和细菌也是一样,当人认识并克服一种细菌之后,还会产生新的细菌,它表现为医学能不断地治愈某些疾病,但又总是出现人们暂时无法认识和无法治愈的疾病。可以说人和病原菌一直都在对抗,这场战争可能永远也不会终止,因为病原菌的进化会导致以前的特效药失去效用,而且全新的病原菌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所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