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激励与约束_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分析(4)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的态度和偏好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触目惊心的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我国潜在金融风险的积聚。使国家日益认识到金融风险对经济安全和改革的重大威胁。因而,大幅度地加强了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力度①。为此,继1995年4部金融法颁布实施之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各国有商业银行连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金融监管、严防金融风险。其中仅1997年一年,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机构关于金融机构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就出台了近百件金融基本业务规章。尤其199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开展清理信贷资产改进贷款分类工作的通知》、《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以及5月制定出台的《关于对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责任人的行政处分决定》更加强化了对信贷人员的约束规范。与此同时各国有商业银行几乎毫无例外地实行了严厉的贷款责任人制度,甚至实行贷款责任终身制,对于因放贷而形成的坏帐、呆帐,信贷人员负终身追偿责任,而且不仅针对直接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理,还将追究相关当事人、领导者的责任②。

当然,这些措施在当时看来是必要的。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一笔贷款发放的失误,信贷人员将受到严厉的惩处,不仅有经济上的巨额损失.而且还将面I|缶失业甚至刑罚的威胁。8值极度扩大,可以认为其不断趋近于1。即使原本极小的风险概率(1一P)也会被8严重放大成为信贷人员巨额的可能损失。因而,在自身收益与贷款利润相关性极为微弱的情况下,稍具风险的贷款也会被信贷人员拒绝。正如某些专家分析,“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存在,完全是政府对银行干预及国有银行利用其机制谋己之利的结果。尽管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又走向事情的另一端,即银行怕贷、惜贷,造成了国有银行严重的信贷萎缩(易宪容,2000)。

一方面是过小的激励因子a,一方面是过大的惩罚因子p,微弱的效益激励和过强的防险约束使(4)式条件极度恶化。从而使慎贷、惧贷成为信贷人员的必然选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几乎成为信贷人员的普遍心态。在此条件下的银行信贷资金似乎只能选择这么几种投向:(1)抵押贷款。在有充足的抵押物品又完全符合各种贷款条件时,可以认为其发生坏帐的概率1一p=0。发放这种贷款既可以给银行带来正的利润收入,又可以给信贷人员及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带来正的效用,可以认为是一种合意的选择。(2)政策性放款。在有政府担保或政策指令安排的情况下,发放此笔贷款尽管可能1一P极大,但由于这时信贷人员是迫于政府压力和政策要求而发放的,责任可以全部外化转移,因而对其来说仍然有p一0,发放该笔贷款显然是可以接受的。(3)购买国债或上存资金。迫于严格的风险压力,各国有商业银行开拓新业务的动力受到极大限制,因而在符合条件的抵押贷款有限和政策性贷款既定的条件下,只能消极地选择购买国债或上存资金等安全稳妥的经营策略。(4)违规放款。尽管管制较严,但现实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仍将有少数信贷人员在获取巨额回扣贿赂之后铤而走险违规放贷。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信贷人员放贷的收益a之中加上这笔非法收入要大为增加。由于严格的监管,有理由认为这种性质的贷款数量极为有限。

从现实来看,这一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呈现出徘徊不前的低速发展势态。如表1所示。自1996年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连续出现存差,贷款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逐年下

①对此.自199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I而其中尤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主要工作”。——见《中国金融展望>)1998、1999。

②据不完全统计.仅1997年…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理内部领导及职工达17000余人。69

激励与约束_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分析(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