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试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 名: 任 志 伟
单 位: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专 业: 化 学
考试科目: 教育科研方法
考试分数:
2012年 9 月28日
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试题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试题
教育科研方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文献
答:教育科学文献是指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以及这些载体所记载和传递的知识与信息。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2.产品分析法
答: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 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3.研究的信度
答:所谓研究的信度(reliability),是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 是否具有前后的一致性,它说明的是研究的可靠程度或可靠性,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4.自变量
答: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作的假定的原因变量。当两个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变量具有影响作用,我们称那个具有影响作用的变量为自变量。
5.现场实验
答:又称实地实验或自然实验,它是指在真实的教育背景与教育环境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改变所要研究的现象,以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这类实验是在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的,被试验者并不知道是在做实验,因而他们的活动也是自然的,如此得出来的结果,才能更好地应用和推广;而且它比自然观察法更有组织,时间更经济,因为它不是等待现象出现,而是引起或创造现象,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并且是更精确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抽取样本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答:(1)确定的总体不正确。在抽样时如果确定了不正确的总体,那么不论具体抽样的方法怎样正确,都不会得到合适的样本
(2)选取过于小的样本,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样本过大会造成浪费,样本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选用自愿者为被试,对研究效果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有时在研究中选用了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应该事先做一些分析,确定这些自愿者与非自愿者是否有明显差异。
(4)采用了不恰当的抽样程序。抽样中如果不按正确的抽样程序做,也会影响样本的可靠性。
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试题
2.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哪些方法?
答:(1)条件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现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做出规定,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即规定某种条件,观察产生的结果。例如,要给“饥饿”下一个操作性定义,饥饿是一种自身感受,那么怎样才算饥饿了呢?心理学家用条件描述法给饥饿下了一个操作性定义:“饥饿”是指连续24小时没进食物的状态。这样,每个人都能对饥饿进行实际操作了。
(2)指标描述法
指标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做出规定。例如,“青少年”可以界定为“年龄在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
(3)行为描述法
行为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例如,心理学家为了用饥饿的小白鼠做实验,给饥饿下了一个行为描述的操纵性定义:指一分钟内压低杠杆10次以上而获取食物的小白鼠。只有达到这样行为频率的小白鼠才属于饥饿状态。
3.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名称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内容 4.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 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 6.文献综述 7.研究方法与设计 8.研究进度 9.成果形式 10.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11.经费预算 12.参考书目与附录
4.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什么要求?
答:一般来说,问题的排序有下列常用的规则:
(1)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就可以给回答者造成较好的感觉:完成这份问卷很方便,有利于他们继续填答下去。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如果开头的一批问题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问卷调查工作将会十分顺利,质量也会比较高。反之,则容易导致被调查者产生自我防卫心理,甚至产生反感,使调查难以进行下去。
(3)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由于开放式问题提拔需要回答者较多的思考和书写,所以,回答开放式问题所用的时间要长一些。如果问卷一开始就提出开放式问题,当回答者发现他答完前边问题的一部分就花了10分钟时间,他就会感到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填完这份问卷。
(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行为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有关客观的、已发生的、具体的事实,容易回答。而态度方面的问题涉及回答者的主观因素,宜放在后一些的地方。个人背景资料问题虽然也是事实性问题,但由于它们是除了姓名以外的有关回答者本人特征的全部信息,若放在开头部分,即使封面信中说明了不
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试题
记名,但一上来就问这些特征,人们的潜意识中仍免不了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防卫心理,影响到问卷资料的真实性。
(5)避免建立反应倾向 5.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1) 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更新。
(2) 文献研究有助于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确立。
(3)有助于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科学研究方法。
(4)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5)有助于扩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举例说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在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中,如果明确说明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作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就是“因x的变化导致了y的变化”。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x和y有相关关系;(2)x、y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3)x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y的变化。例如,如果说“社会整合程度影响越轨行为”,那么,首先“社会整合(社会组织中一个人与大多数人相结合的程度)与“越轨行为(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之间是相关的,它们共同起变化。其次,假如控制其它可能与“越轨行为”相关的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等),“社会整合”与“越轨行为”也仍然是相关的。最后,在时间上“社会整合”的变化先于“越轨行为”的出现,由此可以认为这种关系是因果关系。
2.如何理解个案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答:(一)个案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与代表性。个案研究的对象狭义上是指一个个人,广义上可以是一个家庭、机构、族群、社团、学校等等。无论其对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体、机构或事件,个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某个特殊个体情况的研究,达到对整体的了解,揭示出一般性的规律,因而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个案研究最终是以一个整体的社会单位为对象的。一般来说,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个案研究对象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比如对某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可以看一下他是否经常有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在创造力测验上的得分是否高于常人;教师及家长等对该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诸如脑子活,常提怪问题等是否有较深的印象,能否举出一些事例等。
(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个案研究的对象相对单一,数量相对较少,但还要从中发现一般性规律,就必须从较少的对象中获得丰富、全面、详细、深刻的信息,这就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层面、多方位、多维度的考察与分析;不仅要研究个案的现在,还要研究个案的过去,也要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不仅要对个案做静态的分析诊断,而且也应对个案进行动态的调查或跟踪。例如,对一个学习差生的研究,往往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察,诸如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和家长的辅导情况,还要进行前后左右的对照
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试题
和比较,追溯一下该生过去的学习状况,看看同一班级、同类家庭背景、同样性格和学习风格的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等。这样就可以对该生进行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个案研究作为一种质化的研究策略,要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从个别中寻求对同类现象的认识,这就要求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考察和分析。例如,我们对一超常儿童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被试进行智力测验,看看其智商是否超常;还要对被试作系统观察,看看其在各种活动中是否表现杰出;同时还要对其各种作业及活动成果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蕴含超群智慧;必要时也应调查其成长环境,或做一些对照实验。
(4).研究过程的自然性和研究结果的启发性
个案研究所研究的问题是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也是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研究者没有对研究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主观的干预,也没有对研究的过程进行人为的控制,研究者只是作为一个客观的旁观者或活动的参与者,在自然的情境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因而所得出的结论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更具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个案研究的结果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研究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时常与阅读者预先的认识不相一致,这就有助于阅读者对研究现象的再了解和再认识,从而能以新的洞察视角来探索先前所未察觉的关系与变项,重新审视事实间的关系脉络,厘清问题的实质,达到拓展阅读者的经验,或修正与重构阅读者原有知识的目的。
(二)个案研究的局限
个案研究在对个别对象的全面细致了解方面确实远远胜过其他研究方法,但是它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1).代表性不足。由于个案法研究的是个别对象,虽然也有对群体的研究,但仍是采用研究“个别”的方式来研究“群体”,而不是采用实验抽样的方法来研究群体的,因此所获得的结果虽然精细,但均为各具特点的个别材料,难以进行统计处理,不能随便用来说明其代表的总体。
(2).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在个案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对象以往经验来推断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却不能肯定问题就是某种经验引起的,因为我们不能设置情境,控制变量,也就是说不能确定两件事间的因果关系。
(3).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个案研究常常采用描述性的分析和定性化的阐释,难以对资料和结果作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因而容易受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作出主观性强的结论;同时,在个案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虽然强调客观全面地收集一切相关的材料,但如果研究者不格外注意,易于收集那些能证明自己假设的材料,而忽略那些不能证实假设的材料;另外,在材料的收集中,材料提供者如老师、家长的主观偏见也会影响所得材料的客观性,从而间接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4).费时费力。个案研究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训练或矫正,有时甚至需要追踪研究几年或几十年,因而耗时较多,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较多。
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试题
3.如何对教育实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答:一般有三种方法。(一)、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被试变量是指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例如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及其他较为稳定的个体差异;暂时的被试变量是指非持续性的被试机能状态,例如疲劳、兴奋水平、诱因等等。对这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包括用指导语控制,主试对被试者的态度应予规范化,双盲实验法,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和实验组、控制组法。
(二)、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指不作为自变量的环境方面的因素,实验执行中所产生的无关变异因素,及部分被试变量或暂时被试变量因素。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操作控制的方法,主要指主试着的具体操作,排除一些变异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即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的保持恒定;(2)设计控制的方法,即通过实验设计,控制实验结果中可能混进的无关变量效果,包括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将被试分为两个无关变量相等的组:控制组和实验组),无关变量效果的抵消(令该组内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处理,包括完全被试内设计和不完全被试内设计)和随机化法、配对法。(3)统计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的纳入和统计控制。
四、计算与设计题:(任选一题,10分)
1.已知甲生的语文成绩为84,数学成绩为90,历史成绩为72;乙生的语文成绩为92,数学成绩为76,历史成绩为80。但若按“语文﹕数学﹕历史 = 4﹕4﹕2”的权数来计算平均分,甲生与乙生谁的平均成绩更好一些?
2.结合实际设计一张有关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要求包含一般调查问卷的基本成分,但问题设计部分可简略一些)。
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年级__________ 性别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
指导语:
本问卷用于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共由20个题目构成。测验时,请你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并实事求是地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照。若觉得相符,就在题目后的括弧里打个“∨”号,不相符合则打个“×”号。
请注意:
1)本心理测试由你一个人独立完成。
2)请凭你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感受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选项。
3)每一个题都要做,每题只选择一种答案。
4)所有的题目都没有“正确答案”,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凭你的第一
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试题
感觉去答。
5)虽然没有时间的限制,但应尽量的争取快一些完成。
1.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
2.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
3.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
5.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极少主动地学习。( )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看电影与郊游等。 ( )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而忙得焦头烂额。( )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