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4-11-08   来源:未知    
字号:

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队伍建设,保障教学科研需要。 以 优基础、适口径、强素能、多方向 为指导,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立足江 苏、面向全国,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秉承办学传统,坚持 学以致用 的办学理念,弘扬 知行统一、创业创新 精神,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水平 评估为契机,优化教学资源配臵;以技能培养为特色,构建灵活的课程体系;以 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多元化教师团队。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 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经过三年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达到了预定的建设目标。

2009 年 创建‘校企融合’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获得第六届国 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 年 走多元化、多样式校企融合之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获 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 年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培训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获得江苏省教学 成果二等奖。

2007 年《电机学》、《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电子技术》等三本教材获得 省部级精品教材。

2008、2009 年获得江苏省自然科研基金项目、 六大人才高峰 资助项目 5

项。

2008 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遴选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2007 年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共建 输变电工程实习(训)中心 、与南京南瑞

继保公司共建 电力系统自动化集成实验室 。

2009 年与施耐德公司合作共建 电气工程自动化 实验室。

2006 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签约率均超过 92%,就业率均达 100%。

2.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

2.1 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改革

2.1.1 立足电力行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贯彻 学以致用 的办学理念,以 优

基础、适口径、强素能、多方向 为

指导,秉承专业办学传统,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立足电力行业,制 定(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覆盖电力生产中的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全过程。专 业设臵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监控技术、输配电工程、 供用电技术和电气工程自动化六个培养方向。

制定(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加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确保学生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使

其具有充分的发展后劲;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促其全面发展。 2)为保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规格,建立了电工电子类、控制

类、信息类平台课程群,将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纳入其中。 3)强调学生工

程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

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并把实践教学体系化。提出 横向四平台,纵 向五层次 的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和贯通式培养教学 模式。

4)根据各专业方向的不同要求构建各自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 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是,4 年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集中实习教学环 节。实习内容紧扣电力系统发、变、输、配、用和调度的各个生产过程,对学生 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增加课程设计的比重,鼓励学生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在毕业设计中 体现学生的创新成果。

6)根据不同培养方向具体要求,确定了各培养方向专业课程。课程设臵中,

既强调专业的一致性,又强调培养方向的差异。 7)培养方案中包含课外实践和

科技创新 10 个学分,并且课外学分和课内学

分不能互相替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1.2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培养方案中以工程应用为主线,侧重能力培养,

在专业大方向前提下,形成

不同培养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围绕电力自动化系统的 运行、维护和技术开发设臵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对 继电保护方向,侧重培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施工、制造从业人员必须的能 力,同时兼顾相近专业方向(电力系统、电网监控)专业知识。对电网监控方向, 侧重培养变电站保护和监控的系统知识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能力。对 供用电技术方向,侧重加强供用电系统运行、施工、制造从业人员必须的能力培 养又兼顾相近专业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知识。对输配电工程方向, 侧重培养解决输配电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臵中降低了理论教学的课时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课时,并增加了综 合性实践环节和设计性实践环节的内容。理论教学中,削减《概率论》和《数理 统计》,调整《电路》教学内容,缩减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和均匀传输线的课时, 增加了三相电路的课时,同时将电路实验从电路课程中单列出来,开设电工测试 基础实验课程(36 课时),对传统的操作型电工实验和现代计算机仿真实验进行 了综合。将《工程电磁场》缩减后,纳入《电机学》内容中。减少了《继电保护》 课程中传统测试技术内容,增加了微机保护测试仪使用内容和光纤通道测试项 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根据不同培养方向的要求分解为《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2.1.3 坚持 学以致用 办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架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实践教育不断线)、 四层次(基础层、工程认识层、综合层、创新层)、八模块(军训、实验教学、 实习教学、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

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型测试仪的使用;改电能计量实习为供用电实习引入低压配电系统故障检测 和反窃电内容;结合新型综合实验设备的引入,将电网监控和继电保护的实验内 容集中整合;增加应用工程软件 ETAP 分析和设计电力系统的课程设计。对部分 实验课程改变 2 课时 1 次课的上课模式,调整为 4 课时 1 次或安排实习周,提高 实验效率。较大幅度的提高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的学时,以利于综合性、设计性 实践内容的安排。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培养方向为例,实 践课程学时的比例达到 39.07%。

总体而言,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从学时、项目、内容组 织等方面有力地保证了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较大程度地突 破了以演示、验证为主的旧实践教学体系。

近三年来,学院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 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培育和构建学术梯队;以学术带头人为重点,带动学术 团队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瞄准重点人物,给予足够的关注,通过在职学位进 修、出国进修和访问、科研经费支持、重点项目申报、人才引进及激励政策等措 施,创造条件促使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得到很大改善,师资队伍的整 体实力显著提升。

在建设周期内,通过引进、培养等措施,使教授的人数增加到 7 人、副教授 (含高工)人数增加到 31 人、博士人数增加到 12 人。目前本专业有教师 74 人, 其中教授比例为 9.46%、副教授比例 41.89%,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51.35%;教师 中 45 岁以下博士的比例为 19.64%、45 岁以下硕士的比例为 66.07%,35 岁以下 硕士的比例为 100%。教师队伍中 45 岁以上教师比例为 28.38%、35~45 岁教师 比例为 51.35%,35 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为 20.27%。学科梯队中有享受国务院政 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人,省 333 工程 、省 青 蓝工程 学术带头人和 六大人才高峰 培养对象 5 人,省 青蓝工程 骨干教 师 3 人,校级学术带头人 3 人,校优秀骨干教师 3 人。 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

基金项目 5 项,2 项通过省级鉴定,承担中央与地

方共建项目 4 项,18 项校级基金项目,28 项横向科研项目;可支配科研经费 800 多万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4 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 5 项;主编出版各类规划教 材 18 本;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6 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2 项、 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5 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一 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33 篇,其中《中国大学教学》等核心期刊 4 篇。发表各 类学术论文 100 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论文 20 余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课程组均由高级职称教师负责,高级职称教师每学年为 本科生讲授一门课以上。

2.3.1 教学设施建设 特色专业立项建设以来,通过学校投入、中央与地方财政、

校企共建等多种

方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投入,累计建设资金达 2995 万元。 实验仪器设备由的 1573 台(套)增至 3004 台(套),设备总值由 977.6 万元增 至 3972.6 万元(3 年来实验室经费投入见表 1)。

表 1 实验室经费投入

学院利用学校投入的实验室建设经费,重点进行了电工综合实验室、电机综 合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实验室的更新改造。通过 校企共建方式,新建了大量的装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主要有:中央地方共建 数 字物理混合仿真实验室 ;省电力公司共建 输变电工程实习(训)中心 — —电网数字仿真培训实训室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光数字保护实验室; 南瑞继保公司共建 电力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 ;施耐德公司共建电气自动化 实验室。新建的实验室大大提高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技术水平,为日常实践教学、 学生科技创新、教师科学研究、企业岗位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验室整体装 备水平一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院与电力公司、设备制造企业等建设有 10 多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图书馆和院资料室共藏中外专业图书(含电子出版物)16.8 万册,中外专 业期刊(含电子出版物)103 种。特色专业建设以来,校图书馆和院资料室共投 入经费 40.5 万用于购臵专业图书资料。

2.3.2 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

主要课程的教材基本上都选用了国家规划或出版社规划教材,教材选用实行 教师推荐、教研室审核,学院审批的制度。为保证教材紧跟最新技术,学院不断 的更新教材。由于课程设臵的特点,有些偏向工程实际应用的课程和实验适用的

教材比较少,为此学院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校内讲义,内容直接针对现场一线设备。 近几年我院每年均有新教材出版,这些新教材都是围绕本专业特色编写的,非常 适合 应用型 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普遍反映良好。2006 年以来,学院已建 成校级精品课程 1 门,立项建设 2 门,专业基础和主干课程达到学校合格课程标 准,同时建成 4 门网络课程。主编出版规划教材 18 本,其中 3 本教材获得省级 精品教材,另有三本教材被列为校级精品教材,立项建设省级精品教材 1 本;另 有五本规划教材立项在编。此外,我院教师自编各类适用教学讲义 20 余本。使 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所占比例达到 70%。

2.3.3 教学管理与合作办学

(1) 教学管理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院在教

学质量监控方

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制定有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依据学 校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规范、实践教学规范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制度,学院 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文件,抓好教师课堂(包括实践)教学授课质量。目 前,学院建立了教学督导组、教学评议组,制定有教学期中检查制度、指导老师 听课制度、学生评教条例、教学事故认定条例等一系列措施,将教师的教学情况 作为年度业务考核,作为评选教学优秀奖的重要依据,并和职称晋升紧密挂钩。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学院加强了教学管理制度的制 定,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得到加强,广大教师、管理人员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 和精力投入加大。目前学院构建了学校、学院和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体制;建立 了学生网上评教,同行专家和领导听课评价制度;建立了教学情况反馈信息网路; 建立了教学专项检查和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完善教学档案资料的 制度。

在此基础上,学院进一步细化课堂教学措施,包括: 1)制

定、修订教学大纲,保证所有教学活动依据大纲进行。

2)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前,依据大纲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授课计划,并严 格执行授课计划。

3)抓好课程教案的编写,规范每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并突出重点,重视

对难点内容的讲解。 4)成立教学督导组,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共同分析授课

基本规律、讲授

内容组织和语言技巧以及板书布臵等。 5)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

展课堂教学,同时又引导教师合理

使用多媒体,反对不切实际地滥用多媒体。 6)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讲课比赛和教

案评比等活动,以鼓励先进,树立典型,

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青年教师过好课堂教学关。 经过多

年努力,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同行专家和广大学生的一致称

赞和好评,青年教师授课能力和水平提高明显。 学院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

,推进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

作,教学管理软件已实际应用于排课、学籍管理、教室管理、成绩查询和课程查 询的具体工作中,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学院联合行业、高校和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讨 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保证人才培养和用人需求的符合度。

学院和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随时随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定期组织相关人员 开展了毕业生调查和联络工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和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每年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符合现代企业科技水平和实用性 较强的专业选修课。此外,还通过校友返校座谈等形色了解反馈信息,以改进教 学工作。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学院对部分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如电工综合实验室、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等,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课程设 计、部分实验以及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条件。

(2)合作办学

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有助于吸取先进的教育教 学理念、学习先进的办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校知名度。本专业 2008 年起与英国 Northumbria 大学实行联合办学的模式进行招生,2008 年获教 育部批准,正式招收中外合作班。学院每年派遣教师赴 Northumbria 大学做访问 学者,学习教育先进国家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同时鼓励教师积极走出校园,对电 力行业职工进行培训。此外,学院不定期组织国内知名学者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 做学术报告,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眼界,已经取得积极的效果。

3.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3.1 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

一万多优秀的电

气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勤勉务实、创业创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做出了显著成绩,在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电力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社会形象不 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赢得了更高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学院将电力行业各工种生产技能人员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具体 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培养途径等方面力争予以贴 近和实现,使培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够更好地符合电力生产企业相关工种对等 级能力的要求,缩短毕业生素质能力与生产现场岗位需求的距离,以优质的毕业 生回报电力企业对学校办专业的支持。

学院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培养,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教师带徒,让 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织学生申报学校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学校立项资助; 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等,多途并举,搭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和训练的 平台。近年来,学生共获得国家专利 1 项,有 1 个项目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实验室 创新训练计划立项资助 2 项 12 人次,承担学校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51 项,在 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 4 篇,先后在各类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及竞赛活动中获得国 家级奖项 9 项 10 人次,省级奖项 2 项 14 人次,展示了本专业大学生扎实的基本 理论、过硬的基本技能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专业建设的成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就业,可以说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专 业人才培养的唯一指标。专业建设成果的提升,促进了毕业生质量进一步提高, 受到电力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每年应届高中生报考踊跃,本科录取分 数超过省控一本分数线,成为学校最热门的专业。连续 5 年毕业生就业率为 99% 左右,一次签约率达 90%以上(如表 2、表 3),毕业生就业层次高,起薪额大大 高于当年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水平,每年有超过 70%多的毕业生到江苏、浙江、 安徽供电公司和发电厂工作,输配电工程专业方向毕业生常常在毕业前一年就被 招聘一空,有的电力公司甚至开始预订明年的毕业生。超过 20%的毕业生去知名 电力制造企业就业,如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四方电气有限公司、东大金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即使今年在遇到全球金融 危机的不利形式下,全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大学生就业成为党中央、国务院 和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我们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一次签 约率仍然达 93%,保持了与往年同期的较高水平,受到学校的表彰嘉奖。

表 2 2006 届~2009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表 3 2006 届~2009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3.2 社会声誉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思想稳定,敬业勤奋,富有团队意识,上 岗能力和转岗能力强。学院每年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社会对本专业学生在 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表 4), 与兄弟院校同专业相比,本专业毕业生的明显优势是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 专业知识较扎实,在江苏及周边省市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的知名度。

表 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评价情况表

4.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4.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电力行业需求 结合专业发展历史和特点,依托

电力行业,借助地方经济区位优势,以电力

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具体要求,确定培养面向电气工 程领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电力行业要求,缩短了 毕业生与生产现场的距离,降低了企业二次培训员工的成本。

4.2 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得到电力行业广泛认可

学院依据电力行业专业特点,设臵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 护、输配电工程、电网监控技术、供用电技术等多个专业培养方向。该模式既保 证了本科专业基础平台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同时又按照行业岗位技术特点,分专 业方向招生和培养,保证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性。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就 业数据和毕业生反馈调查统计表明,我们按多方向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得到了电 力行业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4.3 共建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一流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成效,一直是我院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学生的优势。通过四年来的建设形成了从发电、变电、输电、 配电、用电和调度全过程的综合实验、实训链,其建设规模、技术水平和培训功 能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它不仅是学校电 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是电力行业及相关企业岗位技 能培训基地,从而实现了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目标。

4.4 毕业生层次高,凸显专业特色和影响力

毕业生综合素质及工程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受到电力企业和社会的广泛 欢迎和好评,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达到 100%、一次签约率保持在 92% 以上,有 90%以上的毕业生被分配到电力公司和相关企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层

次和起薪额高,吸引了广大应届高中生踊跃报考本专业,使本专业的录取分数连 续三年超过省控一本分数线,成为学校最热门专业,进一步了凸显专业特色和社 会影响力。

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 6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经过三年特色 专业建设,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改革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在人才培 养、科学研究和辐射示范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照教育 厅特色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教学改革力度有待加强 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永恒和不变的主题。过去我们能够培养出杰出校友南瑞

继保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教授,说明我们的培养模式和教学 方法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今天我们要传承优良的办学传统,根据国家、地方经 济和电力行业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和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借特色专业建设的动 力,在 学以致用 校训的引领下,进一步加大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力度,积极 开展以培养方案符合度、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更新、工程应 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努力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打造成为江苏省品 牌特色专业。

(2)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 特色专业建设以来,教师队伍的结构、素质、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 差距。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力度,注重从工程一 线引进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以加强学术带头人、教 学名师、骨干教师队伍以及优秀学术团队建设为重点,推动师资队伍整体发展, 努力建设一支以中青年教师队伍为主,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满足应用型高级人 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3)课程建设有待加强

本专业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为此学院将进一步采取 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与建设,对主干课程采取课程负责人制度,加 大精品课程建设的培育力度,对重要课程负责人加强培养,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倾斜,建设 1-2 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