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比较学者约瑟夫.T.肖说:"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他还认为,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美国比较学者约瑟夫.T.肖说:"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他还认为,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比较学者们对影响所作的界定大都是强调它的外来性和隐含性,认为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以欧洲为例,历史上各国之间大规模的文学交流就至少有三次: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浪漫主义运动时期.就中国文学来看,它的发展也不是封闭的:如果说中国文学在古代主要更多受到印度文学影响的话,近代以来则置身于欧美文学的广泛影响之中.而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对周边民族文学的深刻影响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拿中国古代小说来说,唐以前的小说,像六朝的志人志怪故事,一般都是很短的,每篇只讲一个故事,从头到尾平铺直叙.但是到了唐初,却出现了像王度<古镜记>这样的小说,许多小故事由一个主要故事穿在一起.这种体裁对中国来说是陌生的.根据季羡林的考察,王度很可能是受到了印度史诗<摩柯婆罗多>和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的影响.而20世纪初,中国文坛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反映争取恋爱自由,个性独立,妇女解放,反对传统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小说,如胡适的<终生大事>,鲁迅的<伤逝>,茅盾的<创造>等,这些小说在题材上均受到过挪威戏剧家易普生<玩偶之家>的影响.中国文学对周边民族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那里窥见一些.研究者发现,芥川龙之介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借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题材――<肚子春>扩展了唐人李复言的<杜子春传>,<奇遇>改编自<剪灯新话>中的<渭塘奇遇记>,<仙人>源于<聊斋志异>卷四的<鼠戏>一篇.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学间的交流和影响首先表现为一种事实上的联系.影响的产生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只有从事实出发,才能进一步探讨深入的影响.而这样的一种"影响",我们也可以将它看成是一种"模仿".实际上,任何作家在创作中都存在着模仿.模仿是作家在学习创作时的必然阶段.正是幼稚,机械的模仿导致作家在不断吸收外来影响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但是,这种模仿与被模仿,影响与被影响之间,并没有自然科学中那样单纯的因果关系. 在文学研究中试图用一件作品去解释另一件作品,把它们的关系化成单纯的因果关系既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文学创作的过程和文学影响发生作用的过程是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因此,完全从自然科学的因果论来解释文学间的影响是不科学的.
人类社会虽然千差万别,但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情感,心理和思维结构等等却有许多共通之处,这就使得反映与表现它们的文学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相似性.因此,所谓的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科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平行研究从一开始就比较异同,然后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最终导出结论.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和强度方面的限制.这就是说,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和作品都可以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作平行的比较研究.如杜甫和歌德,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契诃夫和莫泊桑,高乃依和莎士比亚.
平行研究通常包括了对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的比较,此外还包括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自然也就包括对作家,作品的全面比较.虽然平行研究的比较范围非常的广泛,但是它并不是可以漫无边际的将不同民族的任何作品拿来比较,也不是将各种文学中任何现象毫无选择的拿来作比较.作为平行研究的对象的文学现象,往往同时相同与相异的两重关系.它们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在这种异同关系中显示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显而易见的差别,如一只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
美国比较学者约瑟夫.T.肖说:"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他还认为,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相似的历史文化环境里,不同的氏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与类似现象.这样的重合与类似是自成系统的.通过类同研究,在毫无时空联系与接触的文学现象里,考察作家之间,作品之间,文类之间,潮流之间,流派之间的类同和亲和点,可以加深我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归纳出文学的某种内在的规律.
文学中的"异",主要表现在文化传统与民族个性方面.换句话说,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民族性上,每一个民族文学都有自己不可移易,不可取代,不可合并的独特性格.
总之,在进行平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既要善于发现明显的异同,也要留心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同时同异的分析不能停留于表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的罗列,应该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处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写作语境当中去,揭示异同现象后面的哲学、历史、社会、文化、个人身世等方面的深层原因,这样才有助于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也才能够真正摆脱“为比较而比较”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