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一节 白话小说的繁荣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嘉靖年间洪缏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 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 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 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其中宋一种,元一种, 明两种。 《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 “的是元人写本”,但被多数学者疑为伪书。
二、冯梦龙与“三言”
1、冯梦龙的生平 冯梦龙,明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他字
犹龙,一字子犹,又字耳犹,别号龙子犹;又 曾自称冯仲子。其室名墨憨斋,故常自题为墨 憨斋主人。他用过的笔名,尚有姑苏词奴,吴 下词奴,顾曲散人,前周柱史等,“三言”序 曾分别署名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 可一居士。 有人曾说古今文人别名笔名之多者,无一人
可比得上冯梦龙。
冯梦龙明万历二年(1574年)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弟兄
三人都是文坛名人,哥哥冯梦桂是画家,弟弟冯梦熊是太 学生、诗人。
年轻时,他除了像一般读书人一样,准备应考以入仕外,
也出入青楼酒馆,并已开始收集及编辑了一些民经流行的 歌曲小调、博戏笑话等,可见他很早便对通俗文学有兴趣。 他中年的活动无考,大概主要从事文学工作,编写小说 剧本,“三言”大概是成于这一阶段。直到他五十六岁那 年,冯梦龙才考取了贡生,到他六十一岁时,才被任命为 福建寿宁县的知县。在任四年,颇有政绩。到明末天下大 乱,清兵入关,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从南下避兵祸的难 民中收集材料,写成了《甲申纪事》、《中兴伟略》两部 保存了珍贵历史资料的书。
清顺治三年(1647年),冯梦龙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冯梦龙勤于著述,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他是通俗文学 的全才,在民歌、戏曲、小说都有撰作,下面略作介绍:
民歌类:《童痴一弄· 挂枝儿》、《童痴二弄· 山歌》、 《夹竹桃顶真千家诗》三种;
戏曲类:撰作的有传奇《双雄记》、《万事足》二种; 改订的则有《新灌园》、《女丈夫》、《精忠旗》、《一 棒雪》、《占花魁》、《杀狗记》、《三报恩》等十七种; 小说类:长篇历史演义有《有夏至传》、《新列国 志》、《两汉志传》、《平妖传》等六种。短篇的话本小 说则有“三言”。
2、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综合冯梦龙的小说创作,他的文学主张主要有: 第一,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 冯梦龙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 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
它取代其它
的宗教。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 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在他的有关 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叙别致凄婉如真”,“话 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 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 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 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在《古今小说序》中 就: 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 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 俗者多。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 歌可舞;……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 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噫,不通俗而能之乎? 这里,“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
巷平民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 赏。
第三,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 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 他在《警世通言序》中举了里巷小儿听《三国》故事受
小说人物影响的例子: 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 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 我何痛为?” 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确不是被
奉为经典的《孝经》、《论语》这类书所能达至的。所以 冯梦龙解释“三言”的命名:
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 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3、“三言”:
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 共120篇。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 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 占1/3,明代新作约2/3。 “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 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 为“拟话本”。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 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凌蒙初与“二拍”
1、凌濛初的生平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波,别号即 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明万历八年 (1580年),祖父和父亲都中过进士,所以他是出身在 一个仕宦之家。但到了凌溕初出生后,这个家庭已步向衰 落。
他十二岁入学,十八岁才获得一个补廪膳生的位臵。其 后,他曾应举
入试,但一直科场不利。到崇桢七年 (1634年)他55岁时才以优贡生授上海县丞,署海防事, 颇有政绩。崇桢十五 年(1642年),他六十三岁,擢升 为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治河。但过了二年,明朝已在风雨 飘摇中,李自成、张献忠作反,大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 凌濛初在房村被乱军包围,他拒绝投降,终于呕血而亡, 时年六十五岁。 凌濛初除撰作通俗小说“二拍”外,也 精通戏曲。
2、凌濛初的文学思想 凌濛初的文学思想受李贽的影响,与当时
的文学家如汤显祖、袁中道、冯梦桢有来往, 也有比较相同的文学见解: 第一,凌濛初主张小说必须能一新读者耳
目,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获得精神享受。 换句话说,作品必须是带有娱乐性的,他在 《拍案惊奇序》中说到这部书的写作目的和 过程时说:
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诙谐者, 演而畅之,得若干卷。 要使作品有娱乐性,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追求 故事情节的“奇”,这也是他把书名叫做 《拍案惊奇》的本意。他极力主张小说必须 “谲诡幻怪”,写出“耳目前的怪怪奇奇” (见《拍案惊奇序》)。当然,如果因为 “好奇”而导致小说的“失真”,他是反对 的。所以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又提“出 无奇之所以为奇”的理论作补充,认为“奇” 可以在“耳目之内,日用起居”(《拍案惊 奇序》)。这是对“奇”的理论的深入发挥。
第二,小说有娱乐他人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商品,必
须面对大众,要有广大读者群和其它的文艺形式如诗词一 类,可以摆在案头供自己消遣,或供一二好友欣赏的作品 不同。凌濛初多次表示自己的作品,是因为“为书贾所侦, 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民编”。凌濛初可以说是比较早 觉察到要把文学作品从书斋引向商业市场的一个文人。这 是文学观念的一大突破。
第三,虽然小说是商品,要娱乐他人,但也有抒发作者 感情的作用。凌濛初起初写小说,是因为科场失利,因而 借小说以发泄心中的不平,“姑以游戏为快意耳”,目的 是“聊舒胸中磊块”。。同时,他认同小说必须要有教化 的功能,即 他所说“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虽然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时便做不到这一点,在作品偶然有庸 俗趣味的描写,如写得较为露骨的性欲,但这一点也可以 理解为“食色、性也”,是他重视人性,尊重人性的表现。
3、“二拍”:是凌著“拟话本” 《初刻 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简称“二拍”。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 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