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孟一中
2011——2012学年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将一学年就将结束,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检查评比,为了全面掌握教学动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校在上下学期组织教研组长分别进行了两次对教师教案、计划、作业及批改的检查评比。做到每次检查有方案、有反馈有整改,确保检查评比的实效性。在检查中,我校老教师朱光升、朱庆强等老师虽然年龄大但是自己定制一套业务一点也不比年轻教师差。年轻教师陈玉华、傅秀华、孙娜、张百艳、张雪梅等教案敢于创新,作业设计多种多样,作业精批精改。只因为有这样的教师才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有效备课,发挥同级部同学科教师是集体智慧,提倡个人备课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由备课组长牵头,实行“个人备课,集体研究,形成精品课”的做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我校每周三下午作为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在教研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只是聚在一起交流的作法,而是每周一个话题,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发挥大家的智慧,讨论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我们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周一到周五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理解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
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本学期我们在初三语文教学上做了试点。集体做法是:先把初中六册课本分给教师,每位语文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精心设计教案并精选一套单元测试,然后复印下发给所有老师,每个班的语文课堂谁都可以去听课。这样下来,学生复习节省了时间,老师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得我校语文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动性,我们自己设计了有自己特设了备课本,并在每本备课本的前面多附有潍坊市提倡的“三不四环节“的备课教学步骤,这样便于教师随时把握自己备课的方向。通过一年来的实施,效果良好。
3、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规范课程实施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学校领导经常与级部主任、教研组长深入课堂听课,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逐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一年来学校孟校长一心扑在教学第一线,坚持每周推门听课,及时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这对一些新分配的老师,孟校长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帮助这些老师指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遇到问题和这些老师商讨如何解决,使得这些老师得以迅速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代淑云老师年龄比较大,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学任务,这位老师的课堂效率很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她的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能参入到学习中来,每节课都有小组讨论,提问展示、课堂争辩等活动,她为了最到限度地提高学生成绩,和班主任一道精心编排学生的座次,形成“一帮一、一对红”的局面。她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始终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的老师我们学校还有张百艳、傅秀华、郝明玉等。
4、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我们先后制订了《北孟一中教学常规》《北孟一中备课、听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指导意见》《北孟一中教研活动制度》等。用制度约束规范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校每年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使得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有保障。学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我校积极向外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有张书成、孙娜、马立杰、刘华林、张百艳等老师参加省市一级的教师培训,暑假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网上远程研修,去年我校有四名教师获得省一级的优秀学员称号。通过外出学校为教师们带来了外面新的知识新的思想。
2、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一年来我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市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我校的褚秀梅、于翠萍、陈玉华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积累和思考,写下了很多教育教学心得,并且在各级各类刊物中屡次发表。陈玉华老师的教育博客还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教育博 …… 此处隐藏:103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