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0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 0 8年 1第 2 0月 4卷第 1 O期
JC i An sh s lOco e 0 8 Vo. 4 No 1 l etei, tb r 0, 12, .0 n o 2
.
临床经验 .
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诱导用于小儿气管插管的比较魏灵欣邓晓明刘具会罗茂萍佟世义刘建华唐耿志胥琨琳 七氟醚和丙泊酚分别是目前小儿应用最广泛的吸人和静脉麻醉诱导药物,非肌松条件下与雷米芬太尼联合应用在管前、七氟醚呼未浓度和 P O:诱导和插管过程中患儿后 eC、的通气情况、管时间、管次数和气道损伤情况。记录咳插插
均可获得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本研究比较小儿在非肌松条件下吸入七氟醚与静脉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用于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一
嗽、动、壁强直、气困难及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体胸通况。同时观察记录入室、管前、管后 1 3 5ri插插、、 n的 S P a B、 DB HR和 S O。诱导插管过程巾如发生心动过缓 ( P、 pz HR<6 0次/ )则静注阿托品 0 0/ g分, . 1mg k;MAP低于人室时的 7,静注麻黄碱 1 g O则 0m。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 )用
般资料
患儿 1 0例,~ 1 2 4 O岁, A I级,择期整 AS 行
形外科手术,麻醉诱导方法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复合雷米芬按太尼 2 gk ̄/ g组 ( )3 ̄/ g组 ( 2 )丙?复合雷 s组、 gk S组和自酚
S S 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作两个 P Sl.独立样本的 t验。组问率的比较采用 k检验。检方结果
米芬太尼 2 gk ̄/ g组 (组 ) 3 g k P、 ̄/ g组 ( ) P组。有气道高反应史、难气管插管史和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10的患儿困 0剔除。
麻醉诱导时注射雷米芬太尼过程中 P组和 P -。组分别
麻醉方法
各组根据预定方案计算雷米芬太尼剂量,用
有 6例和 1 2例发生咳嗽,异无统汁学意义。P差组有 3例, s组和 s组各有 1例 I
现胸壁强卣,续 3 后自行缓。 z t i持~5S解。插管满意率 P组和 s组为 8 .,。和 s 67 P组。组为 9 .,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和 P 00组。 各有 3例,
生理盐水稀释为 1备用。患儿人室前肌注阿托品 0 0 Oml .1mg k/ g和咪唑安定 0 1mg k。人室建立静脉通路后, ./ g S、S组用 d J专用 Jc snR e z,L a k o— es回路吸人 3七氟醚和 6 O
氧化亚氮,鲜气流量为 5L mi(新 / n Oz: O为 2: )呼吸 N。 3,
S组和 s组分别有 4和 3例出现声门半开放,问差异 . 例组无统计学意义。 P组和 P组分别有 4例和 3例插管时出 . z 现咳嗽, 2例和 1体动,。和 s组无插管呛咳和体动有例 S组发生,插管呛咳率明显高于 S P组组和 S组 (< 0 0 ) P .5。
回路与面罩连接处连接气体监测仪,入 2ri后静脉缓慢吸 n a推注雷米芬太尼 (0s,0S由固定麻醉医师用 Mai o h 6 ) 6后 c ts n直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P和 P组按顺序缓慢静脉推注 z
雷米芬太尼 (0s和丙泊酚 4mg k (0s,0S进行气管 6 ) / g 3 ) 6后插管, P诱导期间辅助吸入 10 O。两组患儿意 P和组 0 识消失后行辅助/制通气, C 持在 3~ 3 l Hg控 P O维 O 7Fm i。插管后吸人 1异氟醚或 2七氟醚以及 6氧化亚氮维 O持麻醉。
插管前 s、 2组七氟醚呼末浓度平均为 24,管后为 s .插 2 5; eC )插管前平均为 3 . . P (z 4 7mm Hg插管后为 3., 65Fm,管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共有 1例 n Hg插 5
出现咽喉部疼痛,为轻度咽痛,雾化吸入后好转,】S组均经 S、2意识消失时间明显长于 P组及 P组 (<0 0 )表 1。, P . 1( )
观察指标
插管时按照 S yn等 0的方法评价气管插 te
与人室时相比,组诱导后 B四 P下降, HR减慢。与插管前比较,z和 P组插管后 1 i MA s n a r
P和 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P组和 S组相比, 和 S组插管 I、 HR明 t。 P组 z j后{『
管条件:意,满即五项评分均为 1分者;般,五项中有任一即
何一项评分为 2分者;,五项中有任何一项评分大于 2差即分者。若插管两次不成功,插管时问大于 3mi则视为插或 n管失败,为常规肌松药诱导。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改插
显减慢 (<O0) P . 5。各组诱导期间均无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牛。
表 1四组患儿一般情况 ( ±s )
注: S组比较, P O O与 ~< .1
与 S组比较, P O O 2 < .1
作者单位:0 14北京市,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0 4中整形外科医院麻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2 0 0 8年 1第 2 o月 4卷第 1 O期
JCl eteilOco e 0 8 Vo. 4 No 1 i An shso, tb r 0, 12, . 0 n 2
9 O1
讨
论
3 5mi S组血压升高明显, P组则较平稳,可能与丙泊、 n 而这酚对血压的抑制作用有关。
七氟醚吸人麻醉诱导迅速平稳、刺激性、避免和消无能除& JX疼痛和打针的恐惧,目前小儿首选的麻醉诱导方 L ̄是法。临床研究表明,独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插管,要较单需高的吸入浓度,管时平均呼末浓度为 4 8插 .。而联合应
术后四组小儿均有不同比例的咽喉部疼痛发生,可能这与插管过程中声带颤动、带半开放以及呛咳导致气管导管声与声带直接摩擦有关。
综上所述,四组小儿均可获得良好的气管插管效果。其中吸人诱导较静脉诱导更加平稳,管条件明显改善。增加插雷米芬太尼的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管插管的条件,但 x t J,率的影响也同步增加。 CJ LC ̄,参考文献
用阿片类药物,可降低吸人七氟醚浓度,善插管条件。则改 芬太尼 1 ̄/ g可使七氟醚的插管浓度由 35降低为 gk .52. _] 07 5。
雷米芬太尼为新型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时量其
相关半衰期为 3 4 5 7mi。不存
在年龄差异,合应 .~ . n且]联用雷米芬太尼 1 4F/ g的范围内,管插管的条件与剂~ gk气量正相关 l。Mi 7] n等的临床观察表明,纯吸人 5七氟单醚,末浓度为 3 3时,儿气管插管的雷米芬太尼 E。呼 .小 D
为 0 7 g k。本研究的七氟醚呼末浓度为 2 2~ . 5F/ g . 2 3,合雷米芬太尼 2>/ g和 3F/ g均能顺利完成 .%复 gk gk,气管插管,管满意率分别为 8和 9。表明小]应用插 7 O儿Ⅲ 较大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吸入较低浓度七氟醚诱导也可获得良好的插管效果。
]
嘲]
Ⅲ]
]
嘲]
]
跚]
嘲]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也是小儿气管插管的主要麻醉诱导方法。。由于 d J丙泊酚药代动力学与成人有较大差,L
异,中央分布室容积远大于成人,小儿应用丙泊酚插管其故
剂量偏大。本研究使用丙泊酚 4mg k / g与雷米芬太尼2 gk和 3 g k ̄/g ̄/ g静脉诱导,管满意率与七氟醚吸人组相插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插管时 P组和 P组分别有 4例和 3发生呛咳, 2例和 1例出现体动, S组无呛咳和例有而体动病例发生。其原因可能是七氟醚的内在肌松作用有利于气管插管操作。可能与静脉诱导的麻醉深度比吸入诱还导浅有关。提示小 J 4肌松条件下七氟醚吸人诱导插管更 LB加平稳。此外,脉诱导组在静注雷米芬太尼过程中共有静 1例患儿出现呛咳,可能与清醒状态下静注阿片类药物 8这本身所致呛咳反应有关。 j
应用吸入麻醉药气管插管到稳定的呼末浓度至少需达要 1 n。但小儿肺泡吸入麻醉药浓度升高较成人迅 mi 5 速,因此其吸入诱导时间相对较短。以往研究中,儿吸人小 5七氟醚 35mi,气管插管所需呼末浓度为 4 6 r] . n达 .8 1。 1吸入 5七氟醚时 9小儿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的诱导时 5间平均为 3 2mil。本研究中吸入诱导时间为 4mi, . n】
n与以往研究相似,管 3七氟醚吸人浓度低于文献报道浓尽
度,辅助吸人 6氧化亚氮可使七氟醚 MAC降低但 O 2 i,时复合雷米芬太尼,样能达到其起效迅速、 5 同 s]同诱导平稳的效果,能避免高浓度七氟醚导致的不良反应。并 雷米芬太尼具有 1体阻断作用,致心率减慢。本研 3受导究中麻醉诱导后各组血压下降、率减慢,无严重低血压心但和心动过缓发生,可能与术前肌注阿托品有关。与 P这和 s组相比, z和 S组在诱导后心率减慢最为明显,示 P组 z提随着雷米芬太尼剂量增加,心率的影响也逐渐加重。插管对前、 1 n四组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明 S组和 P后 mi表 组均能较好的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但插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