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6期
2012年6月
光学精密工程
OpticsandPrecisionEngineering
、,01.20No.6
Jun.2012
文章编号
1004 924X(2012)06—1334一08
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陈向坚h2,李
迪1’2,续志军¨,苏东风1
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及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针对四旋翼微型飞行器控制系统中存在不确定性、外界干扰等影响控制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IT二IIFNN)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白适应控制方案。首先,根据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IT二IIFNN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该控制器由两部分构成,其中IT-IIFNN用来在线逼近系统不确定性;鲁棒补偿器用来实时补偿IT二IIFNN的逼近误差以及外界干扰。其次,利用Lyapunov稳定理论证明此飞行器控制系统闭环稳定性。最后.通过四旋翼微型飞行器样机来验证IT—IIFNN自适应控制器的优越性。验证结果显示.在加入风速为
1.5
m/s的外界干扰条件下,跟踪误差可近似达到10~。结果表明。IT二IIFNN自适应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精度、稳定
性及鲁棒性。
关键词: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1T_IIFNN)I四旋翼微型飞行器;鲁棒补偿器;Lyapunov稳定理论;稳定性l鲁棒性
中圈分类号:V249.12;TPl83
文献标识码:A
doi:lO.3788/OPE.20122006.1334
Adaptivecontrolofquadrotor
MAVusing
intervaltype-llfuzzyneuralnetwork
CHENXiang-jianl”,LIDil”,XUZhi-j1.111“,SUDong—fen91
(1.ChangchunInstituteofOptics,Fine
ChineseAcademy
Mechanics
andPhysics,
ofSciences,Changchun130033,China;
2.Graduate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
100039,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E-mail:z甜巧538@ciomp.ac.cn
Abstract:Theadaptivecontrolschemeof
a
quadrotorMicroAeriaJVehicle(MAV)byusingInterval
to
Type-lIFuzzyNeuralNetwork(IT—IIFNN)wasproposedimprovethecontrolaccuracythatwas
On
declinedbytheuncertainty,externaldisturbances,etc.Based
thequadrotorMAVdynamicmodel—
ing,anadaptivecontrollercomposingoftWOpartswasdesignedbyusingtheIT.IIFNN,inwhichthe
IT-IIFNNwasdeveloped
posed
to
to
approximatetheuncertaintyfunctionand
errors
a
robustcompensatorwaspro—
confronttheapproximateofIT-IIFNNandexternaldisturbancesinreal—time.Moreo—
ver,theLyapunorstabilitytheorywastakentoprovethestabilityoftheclosed—loopcontrolsystemin
收稹日期:2011-12-14;修订日期:2012—0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905174)I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01530)
万方数据
第6期陈向坚,等: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a
thequadrotorMAV.Finally,thesuperiorityoftheadaptivecontrollerWaSverifiedbythequadrotorMAV.whichisshownthatthetracking
ence
error
prototype
of
approximatedis10~undertheinterfer—
can
conditionsofwindspeedof1.5m/s.Experimentsdemonstratethatproposedcontrolscheme
offerperfecttrackingaccuracy,stabilityandrobustness.Keywords:IntervalType-IIFuzzy
Neural
Network(IT—IIFNN);quadrotorMicroAerial
Vehicle
(MAV);robustcompensator;Lyapunovstabititytheory;stability;robustness
1
引言模糊神经网络结合了模糊理论处理不确定的特性以及神经网络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够逼近任意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系统,因此。人们针对模糊神经网络进行大量研究来模拟复杂系统以及构建智能控制器等。Wu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径向基神经网络、在线自组织学习的广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G肛FNN)学习算法,其功能相当于Takagi-Sugeno-Kang模糊系统,该学习算法在开始时没有模糊规则,通过学习在线产生和修剪模糊规则[1。2]。Gao利用Wu提出的这种广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设计了机械手直接自适应运动控制方法[3],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跟踪控制性能。Wang研究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水下机器人自适应控制[4],该控制方法要求离线训练水下机器人逆动力学模型。文献Es]设计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水下机器人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案,其采用了模糊神经网络在线学习机器人的逆模型。然而,所有的这些分析以及应用都是基于一型模糊神经网络。二型模糊集的概念是一型模糊集概念的扩展,是将模糊隶属函数值进行模糊化。与一型模糊逻辑系统类似.二型模糊逻辑系统包括模糊化,模糊规则,模糊推理机,输出处理
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四旋翼微型飞行器[6蜘的欠驱动及非线性特性,以及四旋翼微型飞行器控制系统中存在不确定性、外界干扰等因素影响控制精度的问题,提出利用区间二型模
糊神经网络(Intervaltype-IIFuzzyNeuralNet-work,IT—IIFNN)[9121在线逼近四旋翼微型飞行
器模型中的不确定项,用于解决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控制问题,以提高其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鲁棒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及学习方法,提出基于这种网络结构的四旋
万方数据
翼微型飞行器直接自适应控制器I然后,基于
Lyapunov理论对该控制系统的闭环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案输入到以TMS320C32[131为控制处理器的飞行控制系统中运行,从而验证了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直接自适应控制的有效性。2
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
区间二型高斯隶属函数由一型高斯隶属函数
输出屡
降型层
规劓层
隶屠卤教层输入层
图1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图
殛.1Structureofintervaltype-2fuzzyneuralnetworks
的不确定中心值与标准偏差值构成,带有不确定中心值[丽,丝]和标准方差叮的二型高斯隶属函数表示如下:
腻工)=exp(芋),mE
r_m,幽.
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结构n’121如图2所示,if-then规则可以表示为:
R,:if
zjis^矸,andz;
is髓f,then
y1
is[喃,耐,],
(1)
其中,,=1,2,…,摊代表规则数;z{,z;分别代表
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输入;Mf,蟛分别代表
前件的区间二型模糊集;[谳,,叫£,]表示次隶属
函数设置成集合时的重心,从后件的区间二型模糊集中获取,通常称为权区间;第一层为输入层,
1336
光学精密工程
第zO卷
第二层为模糊化层,第三层为规则层,第四层为降
型层。
这里,IT_IIFNN参数的初始值都设置为0,在运用IT—IIFNN网络估计器对微型飞行器的不确定项进行在线估计的同时,下文中的IT—IIFNN的参数自适应学习算法,即方程式(17)~(19)被用来进行在线调节。
3基于IT-IIFNN的四旋翼微型飞
行器自适应控制
3.1四旋翼微型飞行器建模
图2描述了惯性坐标系及机体坐标系下的四
P%
图2
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惯性坐标系及机体坐标系
Fig.2
Coordinatesystemsof
QuadrotorMAV
旋翼微型飞行器,其状态向量可描述如下:,,一[叼},’,手]T;’,I=[工,Y,z]T;,|z一[乒,0 妒]T;
v一[订,西]7;1,I=[也,v,,K]1;也一[姚,"oJy,"rdJ:]7;
(2)
其中:可代表惯性坐标系下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位置坐标及角度坐标;v代表机体坐标系下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线速度及角速度;X,y,名,乒,0,曲分别代表惯性坐标系下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线位置坐标及滚转角.俯仰角,偏航角。惯性坐标系及机体坐标系下的转换矩阵定义如下:
社婶惜嘲=[∽’J。乙,m]
f印凹一s弘多+印的s,I
s妒s≯+c妲,‘卵1J (难)一I
s删
c妒c≯+sCsSs庐
一c妒s庐+s如妒庐|
【一~鲫
ces¥
coc¥
J
万方数据
毋坩Jz(叼z)一l
f1
一钾1
0
毋
一峁I,
(3)
【0s¥/c0一/胡J
上式中,c( ),s( ),t( )分别代表cos( ),sin( ),tan( )。为便于实现控制四旋翼微型飞行器,使用惯性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其表示如
下:
^L(叩)叼+c;(y,叩)叩+窖q(叩)一%(叩),(4)
其中有如下关系式:
面一J(',)1,;而=J('I);+j(f,)p}
系统矩阵定义如下:
Mq(町)一J一7(叼)柳一1(叩)
1.
q‘y'叶’一言M”(训
。
(5)
g叶(叼)一J~1(t,)g(可)rq(叩)2J一‘(叩)f
其中,M为非对角线元素为0,对角线元素不为零的六维矩阵,Mq(1,),c_(y,l,),94(t,),“(,,)均为通过z,Y,z,乒,0,驴6个状态向量组成的六维方阵,通过构造以上4个方阵来确定方程式(4),即六维微型飞行器动态方程。
3.2控制器设计
假设四旋翼微型飞行器期望运动状态有界,
即:
II[前,村,村川≤伽,
其中,币为惯性坐标系下的期望位置向量,机为惯性坐标系下的期望速度向量;讯为惯性坐标系
下的期望加速度向量;frB为正常数。假若系统参数不变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动力学方程表示为:
而=一晦1(I,)c;(V,叩)而+晦1(叼)r’(可)一坼1(叼)g可(1,)A。而+曰。[r叶(叼)--gq(,|)],
(6)
其中,A。=一Mil(叩)c;(y,’,)fB。=Mil(’,)。
当考虑系统参数变动及外界干扰等因素时,则上述方程可重写为:
面一(A。+“)白+(B。+△B)[h(,,)一粕(’,)]+
(G+△o[fd+,(面)],
(7)其中,G=一晖1(’,);5.4,△B,hC分别代表参数
矩阵Mil(吁),q(V,’,)引起的不确定性,然而控
制器设计的目的便是设计一款控制律,使状态向量叩能够跟踪给定期望命令状态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定义跟踪误差P(z)一勘一叩;则误差函数
第6期
陈向坚,等: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1337
为E(≠)一P(£)+砖(£);对误差函数取导数得到:
B,卫(t)=B,4。E(£)一h(叩)+H,
(8)
其中,未知非线性函数H为:
丑一B。{&蝻+△晰。(tI)+(G+△c)[fd+,(匆)]+
[而。十五e(£)]}一B4。[而。+缈(£)],
(9)从式(9)可见,H不仅是非线性函数,而且也是时变函数,由于矗在实际应用之前是很难定量的。所以这里采用IT_IIFNN来在线估计H,且考虑由IT_IIFNN估计的矗与实际的日有一定的误差,进而采用鲁棒补偿器fr来降低IT—IIFNN估计误差的同时增强外界干扰的鲁棒性。因此控制律可定义如下:
“(t,11)一K,E(f)+H+fr.
(10)
应用控制律(8)与(10),则闭环动力学误差方程表示如下:
B詹(£)一(B4。一K)E(£)+H+o,(11)
其中,逼近误差H表示如下:魏一H—a
青一妻[w‘7Y(x1,m。,F。)一妒Y(x1,磊,;)]+8H‘
厶
(12)
令y。一y(一,m’,口。);p=y(xz,磊。;),则
方程式(12)可重写为:
膏=告w。t亍+告酽抖6H,
(13)
厶
6
其中:谛=w’一Ⅳ;P—l,‘一p;为了能够在线更新IT_IIFNN的网络权值,使其输出能够准确地逼近日,这里使用线性化技术将IT—IIFNN的输出进行部分线性化处理以便于应用Lyapunov扩展理论,则l,以泰勒展开式扩展得到:
ayR]T
矿:f≥]_
Om
LyL
J
ah
。。毒(小’一赢)+
Om
al,Ra盯。:;(口+一;)+jv,
(14)
3YLa曩
哥=lr:鬲+口;
将方程式(14)带人到方程式(13)中,得到:
西=丢妒n丢妒哥+专衙+8。=丢妒(P—yT而一”舌)+丢妒(砩磊+l%)+T,
(15)
万方数据
其中,T为集中不确定性,可定义为;
T一1/2w“(y:小。+yj仃’+N)一
1/zfv。(Yrm’+YYa。)+8H.
将上式带入到方程式(11)中,可得到闭环系统动力学方程表示为:
取宙(f)=(E4。一K)E(r)+÷妒(f-螺扁一
厶
略)+妻妒(y赫一蛎)+T--r..
厶
(16)
图3为基于IT—IIFNN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系统原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控制器由IT-11FNN逼近器及鲁棒补偿器b构成。
图3基于IT-IIFNN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
制系统原理图
Fig.3
Principleschemeofadaptivecontrolsystemofquadrotor
MAVbased
on
IT二IIFNN
3.3稳定性分析
定理:如果四旋翼微型飞行器控制系统采用控制律(10),IT—IIFNN网络估计器的在线自适应学习算法(17)~(19),以及估计集中不确定性(21)的鲁棒补偿器(20),那么,基于IT-IIFNN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系统一定稳定。
影=告,,。(P—y:赢一";)E(f),
(17)
扁=告町2卿。E(f),
(18)
;=专m邮(f),
(19)c=t(f),
(20)
童(f)=q4E(t),
(21)证明:满足假设条件,为了使最终趋向于零,
并得出W。m,d,T的自适应律,则定义Lyapunov
函数为:
1338
光学精密工程
第20卷
vL(胁埔W赢甜∽)=鲁趴f)+赤妒茹+壶鬲1鬲+去tb≯;+士7/4于∽,
(22)
其中,估计误差亍(T)一T—t(f),将方程式(22)进行差分运算。同时调用闭环动力学方程(16)及鲁棒补偿器(20),则可得到;
VL=B.E(f)宜(f)一去妒匆+击.;;;1去+去;1;+
土亍(f)童(f)
町4
“=E(f){(丑4。一K)E(£)+妻妒(|,一圮J;l—
y≯)+专妒(yT鬲+踮)}一去妒咖+
上鬲t磊+土二t;+土亍(T)t(£)。
(23)
艰
mm
如果将IT-IIFNN网络估计器的在线自适应学习算法(17)~(19).以及估计集中不确定性(21)的鲁棒补偿器(20)带入方程式(23)可得到:
仉=E(f){(B4。一K)E(f)+去妒(童一y:J;l—
E台)+告妒(1,:鬲+E;))一告识(置,一
l,赫一l翟;)E(£)一÷茹ft哦E(t)一
妻;蝴E(r)--T(t)E(t)=
E(f)(E4。一K)E(f)+E(f)(T一童(t))一亍(t)E(t)=E(t)(B4。--K。)E(t)+E(f)亍(f)--E(t)T(t)=E(f)(B4。一K)E(f)≤O,
(24)
由于n(E(f),谛,鬲,;,亍(f))≤o,即yL(E
(f),帚,磊,孑,亍(f))≤VL(E(t)),则说明IT—IIFNN网络参数E(f),w~,m~,;,亍(T)都是有界收敛的,定义函数L(£)并对其取函数时间t积分碍
到:
La=一E(t)(B4^一K)E(t)=
一钆(E(f),w~,m~,;,亍(f))l‘L.(7)d7=
yL(.E(o),W~,m~,;,亍(o))一yL(E(£),话,高,i,亍(f))。
(25)
由于吼(E(o),W~,鬲,i,亍(o))是有界的,同时yL(E(f),访。茄,;,亍(f))是有界非递增函数,所以得到如下结论;
limIL(y)dy<o。.
(26)
万方数据
而且,L(£)是有界[imL。(f)=o的,这说明当…时间趋于无穷大时,误差也趋近于0。因此,保证了基于IT-IIFNN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4
实验分析
将基于IT—IIFNN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
应控制方案用C语言并下载到飞行控制芯片中,这里采用的飞行控制计算机选用TI的
TMS320F28335DSPE”],为了验证控制方案的可
行性、实时性以及鲁棒性,这里进行了一系列实
验。实验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测试采用基于IT—IIFNN逼近不确定项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的轨迹跟踪能力;第二部分是通过加入风扰动情况下测试采用基于IT_IIFNN逼近不确定项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的鲁棒性;第三部分将采用基于IT_IIFNN逼近不确定项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同一型模糊神经网络(Type
I
Neural
Network,T—IFNN)进行比较,验
证IT-IIFNN的优越性。图5显示无外界干扰情况下,四旋翼微型飞s时间内,从初始位置(O,0,O)到达终点位置(20,5,图4给出了轨迹跟踪过程中,应用IT—l
嘲%%%%
n5
Fuzzy4.1无扰动情况下的实验结果
行器轨迹跟踪的整个运动过程。开始时将参考轨迹输入控制系统,然后从监控平台观察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轨迹跟踪情况,轨迹选择在给定40lO),在MAV飞行的初始时刻,其姿态角可设为0。,即00=o,o=0,如=0。同时保持俯仰角不发生变化;
IIFNN估计器来逼近不确定项H所产生的模糊
E(tW)(B。A。--K。)E(t)+E(f)(T—fr)--T(t)E(t)=
第6期
陈向坚,等: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1339
2
=重
,
l
一%
}o
喜一1\\
j/
—'-,--~
/
,一ImO
————一《-2
0
10
20
3040
50
60
tls
图5无干扰条件下,位置及姿态角跟踪曲线
Fig.5
Tracking
responsesof
positionsandangles
withoutexternaldisturbance
隶属函数。
从图4中显然可见,采用基于IT—IIFNN逼近器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的轨迹能够紧密地跟踪期望的轨迹。4.2扰动存在情况下的实验结果
图6显示外界干扰存在情况下,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轨迹跟踪的误差情况。轨迹跟踪实验所用控制参数及理想轨迹与上节的设置相同。此外,这里的扰动加入方式是在试飞实验室加入风速为
1.5
m/s的正北风。图6代表外界干扰存在情况
下,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位置跟踪误差和姿态角跟踪误差。
{匪一
o
lo
20
3040
50
60
f/s
图6干扰条件下,位置及姿态角跟踪误差
Fig.6
Tracking
errors
ofpositionandanglesunder
externaldisturbance
万方数据
从图中得到的结果显示,即使有外界扰动,采用基于IT-IIFNN逼近器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也能够减小轨迹误差到较低的水平,其跟踪误差近似约为10~,即对外界干扰有抑制
能力。
4.3|T_IIFNN与T_IFNN对比的实验结果
图7显示了采用基于IlIIFNN逼近器的四
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与采用文献[-143控制器的实验结果对比情况,为清晰对比两种控制
器的性能,这里分析四旋翼微型飞行器悬停控制。采用采用基于IT-IIFNN逼近器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的响应曲线用n描述,采用文献[】4]控制器的响应曲线用。描述。
一九~V‘
一以L
——%
r■
~%
图7位置及姿态角响应误差结果对比
Fig.7
Comparisonresults:positionandangular
errors
从误差响应曲线对比结果可看出,采用本文的控制器得到的跟踪轨迹相对于T_IFNN控制器更精确,位置跟踪轨迹误差幅值小,且姿态角稳定也很快。
5结论
本文研究了采用基于lT’IIFNN逼近器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问题。根据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采用基于IT—IIFNN逼近器的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利用Lyapunov稳定理论证明了IT—IIFNN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实验验证了这种控制策略在风速为1.5m/s的外界干扰条件下,仍能够获得很好的跟踪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能够有效地
1340
光学精密工程
第20卷
降低干扰对四旋翼微型飞行器运动的影响,其跟踪参考文献:
[1]WUSQ,ERMJ.Dynamic
furyneuralnetworks-a
110velapproach
tO
function
approximation口].IEEE
Transactions∞Systems,Man,andCybernetics,Part
B,2000,30(2):358-364.
[2]wU
s
Q,ERMJ,GAOY.Afastapproachfor
automaticgenerationoffuzzyrulesby
generalized
dynamicfuzzyneuralnetworks口].IEEETransac-
tions
on
FuzzySystems,2001,19(4)1578—594.
[3]GAO
Y,ER
MJ.YANGS.Adaptivecontrolof
robot
manipulatorsusing
fuzzy
neural
networks
[刀.IEEE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Electronics,
2001t48(6):1274 1278.
[43WANGJS,LEECSG.Self-adaptive
recurrent
neuro-fuzzycontrolof
an
autonomousunderwater
vehicle[J].IEEETransactions∞Robotics
and
Automation.2004,19(2):283-295.
[5]孙强,程明.基于模糊神经舟络的双凸极永磁电机
非线性建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27(4):
601-605.SUN
Q,CHENGM.Nonlinearmodelingfordou—
blysalientpermanentmagneticmotorbasedon
fuzzyneural
network[J].ControlTheory&Applica—
tions,2007,27(4):601—605.(inChinese)
[6]JINHYUN.Accurate
modelingandrobusthovering
controlfor
a
Qua&rotorVTOLaircraft[J].Intel—ligentRobotSystem,2004,57:9-26.
[73
TAYEBI
A.MCGILVRAYS.Attitudestahlilizationof
a
VIOLquadrotoraircraft[J].IEEETransaction彻
ControlSystemsTechnology.2006,14:562-571.
IS]
DAEwONL,JINKIM
H,SHANKARS.Feedback
linearizationVS.adaptiveslidingmodecontrolfor
a
quadrotor
helicopter[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rol。Automation,andSystems。2009-3:418—428.
[93
WANGCH,CHENGCS,LEETT.Dynamical
optimaltrainingforintervaltype-2
fuzzyneural
net-
万方数据
误差可近似接近于10~,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work(T2FNN)[J].IEEETramactions
on
Sys—
terns,Man,andCybernetics,PartB,2004,34(3):
1462 1477.
[10]李迪,陈向坚,续志军,等.自组织递归区间二型模
糊神经网络在动态时变系统辨识中的应用[J].先学精密工程,2011,19(6):1406—1412.
LID,CHENX
J XUZHJ,etal..Type-IIfuzzy
neuralnetworkwithself-organizing
recurrent
in
tervalsfordynamictime-varyingsystemidentifica-
don[J].Opt.Precision
Eng.,2011,19(6):1406—
1412.(inchinese)
[11]陈向坚,李迪,白越,等.模糊神经网络在自适应双
轴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
201l,19(7):1644—1650.
CHENX
J,LID,BAIY,eta1..Applicationof
type-lIfuzzyneuralnetworkto
adaptivedouble
ax—
is
motion
control
system[J].Opt.Precision
Eng.,201I.19(7):1644—1650.(inChinese)
J
L,POHC,POHS,etal..Robustcontrol
of
all
LUSM-basedx-y-thamotioncontrolstage
u—
sing
anadaptive
intervaltype-2fuzzyneural
net—
work
EJ].IEEETransactions
Orl
FuzzySystems,
2009,t(17):24—38.
动半主动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09,17(1):
126-131.
JIHL,Q1UJH.Semi-activecontrolfor
structur-
al
vibration
of
cantilever
beam
based
On
TMS320FZSl21-J'].Opt.Precision
Eng.,2009.
17(1):126—131.(inChinese)
于风仙,连华.张力军.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在飞
行器姿态控制中的应用[J].航天控制,1999。1:43—
49.
YUFX,LIANH,ZHAGNLJ.Theapplication
ofthefuzzyneuralnetworkcontrollerforthenigh-
ter
pose
control[J].AeronauticsContr01.1999(1):
43—49.(inChinese)
[12]FAA[13]季宏丽,裘进浩.基于TMS320F2812的悬臂梁振
[14]
第6期
陈向坚,等: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1341
作者简介:
苏东风(1978一).男,河南睢县人。博+
豳豳l函
●E强■
3
陈向坚(1983一),女,吉林人,博士研究生,2006年、2009年在东北电力大学获
研究生,2000年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得
rj翟I
学士学位,2006年于吉林大学获得硕
得学士、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微型飞行器自动控制、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E-
mail:cxj831209@163.COrn
—■l?●■一传感技术的研究。E-m。il:cc一。df@
李迪(1982一),男,吉林白山人,博士
】26 co“
闭
艮勇
▲
上学位,2012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
位,主要从事航空相机光机结构与光电
EJ
研究生,2005年、2009年在东北电力大
通乳作者:
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微型飞行器的图像传输与自动
控制方面的研究。E-mail:li一dil9821111@163“0m
.
F●
l
!
续志军(1953一),男,吉林长春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自
I
㈣控制方面的研究。E-mail:xuzi538@r;……P“
一_”3■巧歹一一
万方数据
四旋翼微型飞行器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作者:作者单位:
陈向坚, 李迪, 续志军, 苏东风, CHEN Xiang-jian, LI Di, XU Zhi-jun, SUDong-feng
陈向坚,李迪,CHEN Xiang-jian,LI Di(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及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续志军,苏东风,XU Zhi-jun,SU Dong-feng(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及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光学精密工程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2012,20(6)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本文链接:http:///Periodical_gxjmgc20120602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