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新制度经济学
第六讲制度变迁
主讲教师李胜兰
E-mail:lnslsl@http://Tel:13503033008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本章思考题:
1.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怎样理解制度变迁的轨迹和路径依赖? 3.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各有什么特点? 4.制度创新的主体由谁承担,在实践中政府在制度变迁中扮演什么角色? 5.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对解释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有什么意义?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拓展阅读书目
1.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5.6章。 2.黄少安:《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极其验证》,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3.诺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11.12章。 4.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载于《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一、经济增长的原因1.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 1940-1950年,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如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暂时的。 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出现长期增长。认为劳动投入增加、技术进步都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不单是资本积累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开始强调更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 小结: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分为发展软件(技能、技术知识和组织知识)和发展硬件资本、劳动)两类。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一、经济增长的原因2.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增长动因的解释 20世纪70年代前后,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研究受到了长期经济史研究的巨大推动,最终把制度因素纳入到解释经济增长中来。 诺斯例证:在 1600—1850年间,世界海洋运输业中没有发生诸如轮船替代帆船这样重大技术进步,但这期间海洋运输的效率却大大提高。诺斯经过对于海洋运输成的统计分析发现,虽然海洋运输技术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船运制度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导致运输成本降低,提高了海洋运输生产率。这说明制度创新或变迁也能够提高生产率,影响经济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不完善,需要“修补”。诺斯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 代表作:《西方世界的兴起》、《制度变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二、制度变迁与创新含义1.制度变迁含义
制度变迁(institutional change),就是“制度创立,变更随着时间变化而
被打破的方式”。就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表现为制度由非均衡到新的均衡的演化。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页。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二、制度变迁与创新含义2.制度创新含义
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则是专指那些积极的、发展的而富有成果的制度变迁,它所表征的是社会规范体系的新陈代谢、选优汰劣。制度创新则是在根本性、基础性制度层面不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对某些具体制度以渐进的、程序化的方式进行革新。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页。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三、制度变迁类型及变迁主体1.制度变迁的分类 正式制度的变革(法律修订) 非正式制度的变革(结婚仪式的变迁、意识形态) 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变革(从习俗到法律,如民法) 正式制度向非正式制度的变革 (某些封建传统在封建时代是法律,现在是习俗) 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形成与消亡(法律的废除、习俗的消失)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三、制度变类型及变迁主体2.制度变迁的主体 个人或群体 个人推动的制度变迁(如,荷兰的安乐死、泰国的人妖、美国的同性恋婚姻) 组织 营利性组织的推动(如,公司制度形成、证券交易制度) 非营利性组织地推动(绿色和平组织、工会组织、教会) 半官方、半盈利性组织推动(学校、医院) 政府 政府在制定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惩罚不执行制度者等方面有着其他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四、制度变迁的动因1.制度变迁的内生变量
表面上看,内生变量是交易成本,这是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常说制度是因降低交易成本而生。 实质内容看,不同集团的利益选择,一项新制度给谁带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才是新制度能否实施的关键。因而,集团力量的大小,以及集团对利益的比较是制度创新得以实施的内生变量。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四、制度变迁的动因2.制度变迁的外生变量技术进步(technical advancement)。技术变动对制度变迁的影响可以从它对生产、交易和分配的作用来说明。 生产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的长期变动。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关于要素相对价格影响技术进步方向和方式的观点是人所共知的。 其他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的变迁。制度也存在
着连锁效应,某种制度结构中各个制度安排的实施是彼此依存的。一个制度安排的改变会对其他的制度安排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群体偏好(predilection)的变化。决定某个群体偏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 外在利润(extrinsic profit)。是指如果进行制度变迁可以使社会成员获得在现有制度下无法获得的利益,也称潜在利润。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二节制度变迁的方式一、诱致性制度变迁1.含义 诱致性制度变迁(induced institutional change)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包括个人制度安排和自愿的制度安排。 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由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获利机会所引起,由“利益”所“诱致”。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二节制度变迁的方式一、诱致性制度变迁2.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导 “政治企业家”或“制度企业家”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导。 所谓“政治企业家”或“制度企业家”指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受到普遍的信任,有着崇高的威信,他们是某一利益集团的领袖,代表利益集团专职从事制度创新的工作。 “政治企业家”或“制度企业家”既包括个人也包括组织,组织又包括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对所有有关者来说,“制度企业家”的出现比没有任何“制度企业家”出来领导和组织时可能造成的结果更好。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二节制度变迁的方式一、诱致性制度变迁3.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点 自发和一致同意性。 盈利性。只有当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於预期成本时,有关个人和组织才会去推动制度变迁。而且,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盈利性主要体现为物质利益,这一点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不同。 边际性。也就是说,诱致性制度变迁通常总是从某一制度安排的“边际点”即制度不均衡最严重、获利可能性最大、最易於推行和展开、成本和阻力最小的那一点开始。 渐进性。诱致性制度变迁总是渐进的,它是一个自下而上、从局部到整体的缓慢推进的过程。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二节制度变迁的方式一、诱致性制度变迁3.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点 自发和一致同意性。 盈利性。只有当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於预期成本时,有关个人和组织才会去推动制度变迁。而且,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盈利性主要体现为物质利益,这一点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不同。 边际性。也就是说,诱致性制度变迁通常总是从某一制度安排的“边际点”即制度不均衡最严重、获利可能性最大、最易於推行和展开、成本和阻力最小的那一点开始。 渐进性。
诱致性制度变迁总是渐进的,它是一个自下而上、从局部到整体的缓慢推进的过程。
岭南学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二节制度变迁的方式二、诱致性制度变迁1.强制性制度变迁含义 强制性制度变迁(compulsory institutional change)指的是由政府行政命令或法律强行推进和实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之所以需要,是因为如果完全由诱致性变迁来提供制度供给,制度供给肯定不足。 强制性制度变迁凭籍国家的强制性政权力量,强制实施某种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和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在一个政权所辖范围内统一进行的,由于规模巨大,可以收到规模经济的好处。 强制性制度变迁表现为始自上而下的、迅速推进的制度变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