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世界现代设计史(3)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现代设计运动
德国工业联盟
德国工业联盟Deutscher Werkbund(DWB)(1907-1914)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1、德国工业联盟(DWB) 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赫夫曼· 穆特修斯。 现代意义设计组织:赫夫曼· 穆特修斯、彼得· 贝伦斯、亨 利· 凡· 德· 威尔德。 宗旨:选择各行业,包括艺术、工业、工艺品等方面的代 表,联合所有力量向工业行业的高品质目标迈进,为那些 能够而且愿意为高质量进行工作的人们形成一个团结中心。 穆特修斯对机械化、批量化生产方式的肯定和对产品功能 的强调,使之成为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他的观念对现 代设计运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德国工业联盟宣言1.艺术与工业、手工艺结合。2.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 项目的设 计综合在一起。
3.强调走非官方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现 代工业生产方式。 5.反对任何装饰。 6.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德国工业联盟科隆大展的招贴画 设计:Fritz Hellmut 1914年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彼得· 贝伦斯是德国工业联盟的中心人物。 在建筑德等设计中用坚硬的直线代替了新 艺术的曲线,发展出简朴新颖的风格。 彼得· 贝伦斯成为设计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 第一个工业设计师,被称为德国“现代设 计之父”。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现代设计运动
德国工业联盟
AEG车间 设计:彼得· 贝伦斯
1909-1910年
AEG公司标志 设计:彼得· 贝伦斯
1907-1914年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现代设计运动
德国工业联盟
AEG公司生产的电水壶 设计:彼得· 贝伦斯 1909年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AEG公司生产的电风扇 设计:彼得· 贝伦斯 1908年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为AEG公司设计的电灯 设计:彼得· 贝伦斯 1907年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俄国构成主义 Constructivism(1917-1925)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的起源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 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 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 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 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 。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 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 1913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 在俄国产生了。 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 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1917 年 10 月,苏联十月革命 成功,俄国激进的革命信念和纲 领所导致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使得大批知识分子为之狂热,构 成主义运动即是这一时期产生在 俄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的 前
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在革 命成果的鼓舞下,加之这一时期 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气氛, 一批年轻的建筑师、艺术家和设 计师组织起来,试图在建筑、艺 术、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 探索出一种能代表新政权的形式。 他们有极为明确的信念:要建设 新世界,就要跟传统意识形态决 裂,建设新文化;新文化必须充 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反 映它们;新文化要直接为劳动群 众服务,由劳动群众亲自参加创 造。
构成主义的标志和运动员服装设计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风格来源①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毕加 索。立体主义艺术的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 对构成主义的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感; 对材料的重新组合。 ②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 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 对构成主义的影响: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 ③至上派——马列维奇,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 “极力解放具象艺术中的形式,我在正方块的形式中寻求一处避难的空间。” “当我想离开自己生活过、工作过并且曾信以为真的理想世界之时,恐惧就 会降临。”随后宣称至上主义结束。。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大致可分为两股潮流 其一以塔特林和罗德钦柯为代表,主张艺术走实用的 道路,设计倾向于实用功利作用,并为政治服务;其二以嘉博和佩夫斯纳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 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不愿为政治目的服务。 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念分歧 而于1920年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