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网分析汽车发展背后力量支持
策扶持阶段。尤其是在2010年2季度,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联合陆续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对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8月份,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进入公众视野,该《规划》从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不仅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而且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其次,提出专项基金、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等多项措施,以保障总体目标的实现。《规划》指出,2011-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以及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同时,公共机构采购公务用车也将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倾斜,《规划》规定,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不得低于10%,节能汽车不得低于50%。
另外,《规划》还对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车的主要任务及产业布局等进行了详细规划。按照《规划》内容,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3-5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培育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亿瓦时、具有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分别形成2-3家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骨干生产企业。同时,《规划》还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的技术突破作为主要任务进一步落实。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既是中国有效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规划》的制定,一方面,将为我国制定“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将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不仅有利于逐步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规模,同时对加快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产业布局,促进充电设施、电池回收利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