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际沟通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概念一、沟通的本质 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 沟通不仅指意义的传送,更重要的是指意义必须被理解。 沟通包括两个方面:意义的传递与理解。 完美的沟通(如果存在的话),是把思想和观点传递给接 收者后,接收者所感知到的心理影像和发出者所发出的完 全一致。
二、沟通的功能 沟通四项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传递。 四项功能无主次之分。
三、沟通的过程 信息沟通三要素:发讯者(信息源)、受讯者、所传递 的信息内容。 发讯者把所要传送的思想、意见、消息等通过某种方式 变成受讯者能理解的信息(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传 送出去,经由一定的通路让受讯者收受。受讯者收受后 将信息译解,变成自己的观念,做出行动反馈给发讯者。
戴维斯的信息沟通七个步骤:第一步,信息源。传送者获得了某些观念、想法或事实,并且有 了送出去的意向。戴维斯说,“对这一步骤,千万要记 住,直到你思考成熟后再开始说。” 第二步,编码。传送者将其观点、想法或所得的事实,以言词来描 述,或以行动来表示,力求准确完整地表达,不使信息失真。 第三步,通道。即将信息凭借某种媒介通道传送。 第四步,信息。受讯者由通道接受到信息符号。 第五步,解码。受讯者将获得的信息译解,转化为受讯者理解的意念。 第六步,接受者。受讯者根据他所理解的意念加以判断,以采取各种 不同的反应行为。 第七步,反馈。反馈传送是否成功以及传送的信息是否符合本意,通 过核实,可确定信息是否已被接收者有效地理解。
沟通过程模型准备发送 的信息
编码
通道
接 收 到 的信息
通道
噪音
反馈
第二节 沟通方式与沟通网络一、沟通方式分类(一)正式途径⒈ 由上而下的沟通,或称下行沟通。 ⒉ 自下而上的沟通,也称上行沟通。 ⒊ 平行沟通与斜向沟通。
(二)非正式途径⒈ ⒉ ⒊ ⒋ 单串型,A将消息传给B,B传给C,C传给D; 饶舌型,A将消息传给B,C,D……等人; 概率型,A将消息随机地传给一部分人,这些人又再传给其他人; 密集型,A将消息传给特定的人,这些人又再传给其他人。
了解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以下特点,有助于改善下 行沟通方式。(1)人们对沟通的解释遵循阻力最小化的方式; (2)人们更接受与他们既存映像、信仰和价值观协调一致的 信息; (3)与价值观不一致的信息比与理性逻辑不一致的信息会受 到更大的抵制; (4)就人们对需要满足的积极评价方面来说,促
进需求满足 的信息比不能促进需求满足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 (5)当人们意识到环境正改变时,他们更可能接纳外部信息。 (6)整体情境影响了沟通;在一个情境中被解释为适宜的信 息,在另一种情境下却可能被解释为不适宜信息。
戴维斯指出小道消息五个特点⒈ ⒉ ⒊ ⒋ ⒌ 新闻越新鲜,人们谈论得越多; 对人们工作有影响的,最为人们所谈论; 最为人们所熟悉者,最为人们所谈论; 人与人在工作上有关系者,最可能牵涉在同一谣闻中; 人与人在工作中常有接触者,最可能牵涉在同一谣闻中。
企业中传播的小道消息,在一定条件下,如果管 理者运用得当也可辅助正式途径。 捷茨认为,小道消息有时是组织成员的想象和忧虑心理的 一条出路。因此,通过谣闻可以了解到成员的心理状态。 戴维斯认为,产生小道消息有三个原因,即:对组织的信 息不明;员工中有不安全感;有抵触情绪。要消除小道消 息的消极作用,从根本上讲,就要排除这些因素。 赫尔希认为,改善的办法主要在于使正式信息渠道畅通, 用正式消息驱除小道消息。
(三)其他常见的沟通方式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非语言方式。 对信息接收者而言,注意信息发送者非语言方面的表现非 常重要。非语言信息和语言信息同等重要。 应特别注意上述两种信息在表达同一事物时的矛盾。
二、企业中的典型沟通路线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沟通 滴入式沟通 水平沟通
三、沟通网络与工作效率(一)沟通网络⒈ 链式:代表一个五级层次,逐级传递。信息可以向上传 递或向下传送。 ⒉ 轮式:表示主管人员居中分别与四个下级发生联系沟通。 ⒊ 环式:表示五人之间依次联系沟通。这种结构可能发生 于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 ⒋ 全渠道式:表示组织内每个人都可与其它四人直接地自 由沟通,并无中心人物,所有成员都处于平等地位。 ⒌ “Y”式:表示四个层次逐级传递。第二级有两个上级与他 发生沟通。
如果把“Y”式图倒过来,并稍作修改,则表示一个 主管通过第二级(例如秘书)与三个下级发生联系。 处于这种地位的秘书可以获得最多的信息情报,因 而往往容易掌握真正的权力,控制组织,而第一级 的主管则变成傀儡人物。实验证明,掌握情报资料 越多者,越容易成为领导人物。
(二)沟通网络与团队效率
沟通网络解决问题速度
链式最快
轮式快
Y式快
环式慢
全通道式最慢
领导士气 适应工作变化
明显低 较慢
确定低 慢
明显低 较慢
无高 较快
无最高 快
第三节 沟通中的障碍一、信息表达的障碍⒈ 表达能
力不佳,词不达意,口齿不清, 或者字体模糊, 使人难以了解发讯者的意图。 ⒉ 语义的差异。 ⒊ 传送形式不协调。 ⒋ 社会环境与知识经验的局限。
二、信息传递的障碍⒈ 不适时机。 ⒉ 漏失和错传。 ⒊ 干扰。
三、信息接收和理解方面的障碍⒈ ⒉ ⒊ ⒋ ⒌ 知觉的选择性。 发讯者对信息的“过滤”。 受讯者的理解差异和曲解。 信息过量。 心理上的障碍。
心理学家哈维(Harvey)和克拉普(Clapp)以及史密斯(Smith)通过 试验得出下列结论: (1)受讯者从不太可信的来源得到一个比他原来期望好一些的坏 消息,他对这来源会重视。 (2)如果这个消息比原来期望的一样坏,他对这来源就不太重视。 (3)如果得来的消息比原来期望的更坏,他对这来源就更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