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特大特长台湾泥鳅,亩年产6000斤
养殖特大特长台湾泥鳅,亩年产6000斤
特大特长台湾泥鳅 目录
目录 特大特长台湾泥鳅,原产地为台湾,为台湾传统养殖品种,从80年代起在台湾地区养殖,至今已有30年。2012年开始被国内极少数养殖单位引进试养成功,2013年试养试养孵化成功,由广州市养殖场蒙传基,大量孵化繁殖并推向市场,在珠三角已有一定养殖规模。特大特长台湾泥鳅体大生长快,一般经5个月养殖即可达到每斤8条的大规格上市标准,经半年养殖可每斤5条的标准。不要增氧机可亩产2000斤1季,1年可产3季。目前特大特长台湾泥鳅对国内群众来说依然是陌生品种,包括很多科研单位在内,连什么是特大特长台湾泥鳅都没搞懂就乱发表相关文章,导致特大特长台湾泥鳅这一品种被更多人错误认识。导至很多养殖户购错品种,养过后大呼上当受骗,有1种是只大不长的台湾泥鳅(小心高产肯定受影响的)。
目录
1生活习性
1生活习性
特大特长台湾泥鳅为成熟养殖品种,可以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其大部分习性与大陆本地泥鳅类似,最佳养殖水温为28度,不好钻泥,容易捕捉。成鳅体重50克以上,部分可达300克,目前已知最大的台湾泥鳅重达600克。体型略扁,尾宽,头小,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侧线完全。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人工繁殖
养殖特大特长台湾泥鳅,亩年产6000斤
1、自然产卵繁殖。在泥鳅产卵前一周,将产卵池(土池或水泥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药性消失后,将泥鳅亲鱼按雌雄1:3或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亩放入量不超过200公斤。水温应在18℃以上。把棕片、杨树须、水草等扎在竹竿上作为鱼巢,浸入产卵池的水中。泥鳅一般喜欢在晴天的早晨产卵,上午10点左右结束,应立即把粘有卵子的鱼巢取出,放入孵化容器中孵化。
2、人工催产繁殖。一般在4~5月份选晴天水温较高时进行。按雌雄亲鱼1:2的比例,每尾雌鱼注射体重在0.5公斤左右鲤鱼(或鲫鱼)的垂体2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每尾雌鱼注射0.2毫升,每尾雄鱼注射0.1毫升。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为好。
将注射后的泥鳅放入水温不低于20℃的产卵池,经20个小时就会发情产卵。利用鱼巢收集卵子,在孵化池中进行孵化。这种方法能使泥鳅产卵时间集中,并提高卵子的受精率。
泥鳅受精卵可以在静水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方式有自然孵化、淋水孵化、脱黏环道孵化等等,水温范围是18℃~31℃,适宜水温是20℃~28℃,在水温24℃左右,经1~2天,就可孵出泥鳅苗。
3、冬天种鳅体内有蛋,全年可孵化。
4、养殖规格泥鳅
20-30条1斤1种规格(养3个月),5-10条1斤1种规格(养半年)。
5、国内市场将片地开花
好养、好吃、好清除鳅体内胀的粪便流行
6、出口国
由连云港客商带动,主要是出口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