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时间:2025-04-28   来源:未知    
字号: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 0 1 4年第 1 2卷第 1期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郭玮(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 1 0 0 7 0 )

[摘

要]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贫困生群体日益扩大,贫困生引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事件已成为高校和社

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介入策略,有效的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成为人格健全、积极向上、勇于实践、开拓进取的新时期的大学生。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5 8 7 1 ( 2 0 1 4 ) 0 1— 0 0 6 7— 0 4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焦虑、迷茫。其次,社会对于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关

根据心理健康工具 ( U P I )测评分析,存在心理爱不足,例如,相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家庭而言,贫困问题的学生群体中,经济贫困学生占 6 5%左右…, 生家庭居住于经济不发达或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困由此得出,家庭贫困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自卑焦虑和迷茫地带,社会为他们提供的学习生活条件十分有限,他们没有优秀的教师、明亮的教室、科学的教科书、现

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以及良好的社区环境,他们大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主要来自靠天吃饭的农村多享受不到社会提供的有利的设施条件,从小思想家庭、城镇打工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的家庭、天灾人局限、视野狭窄、胸怀不足,也没机会得到锻炼与展祸突发变故的家庭等等。首先,其父母本身接受的示自我的平台,因此他们大多养成自卑心理,觉得自 教育程度低,不能给予子女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当子己无论家庭条件或是个人成就都不如他人,焦虑迷女出现自卑、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时父母不能及时茫更是心理常态。察觉并正确疏导,甚至有些父母本身由于社会生存现状的压力而心理消极甚至扭曲,这些父母不能对

(二)人际交往障碍

大多数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相对严重,缺乏自信, 自卑心理严重,时常茫然焦虑无所适从,并且敏感多

子女的心理问题给予健康向上的疏导,甚至潜移默

化地影响子女心理向消极方向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疑,情绪容易失控,如此心理状况决定了他们人际关

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影响儿童成长的最主要因素,父系不适应,人际交往障碍频发。贫困生外表冷漠消母的性格、心态、价值观对孩子心理发展起着重要影极,貌似对什么都不在乎,自我封闭,甚至有时将他响,因此贫困生更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譬如自卑、 人的帮助好意据于千里之外,但这正是在掩饰他们[收稿日期] 2 0 1 3— 0 4—1 7 [作者简介]郭玮 ( 1 9 8 2一),女(满族 ),内蒙古扎兰屯人,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6 7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