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其是如何讽谏的?
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8.本文的最大写作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9.请结合全文分析,邹忌讽齐王成功的原因。
10.分析齐王。妻子。小妾和邹忌的人物形象。
11.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
(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5分)
14、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15、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
16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17、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18、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19.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20.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21.第一段写与徐公比美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7.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8.排比。作用略。
10.邹忌:是一个头脑冷静,善辩,善于分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一个人,能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引出大道理,另外他是一个爱国的人,意识到齐王受蒙蔽,国家将跟着不好,所以必须进谏,而且邹忌有智慧,讲进谏的技巧
齐王:虚心,能听从下属的意见,有自知之明.
1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4邹忌修人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15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16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有错就改的国君。
17.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18.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19。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20。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21.为下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做铺垫。
9. 12.13.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