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王燕
1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兴起背景
自18世纪60年代二r=业革命
幸福状况。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追求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是舒心畅意的全面幸福生活。因此,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2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内涵在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领域中.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目。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对生活整体的满意
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3)相对稳定性,通过对目标人群进行追踪调查,测量人们的长期幸福感时.Diener等人发现了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特点。从短期来看,主观幸福感是时刻变化的:但是长期测量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尽管个体遇到突发事件会
以来。人类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
的伟大成就,经济迅猛发展。2004年全球GDP总量将近56万亿美元Ⅲ.相当于1820年的66倍.仅2000年的全球新增产值就相当于1900年全球经济总量的2倍日。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文发展状况却呈现出与GDP增长不协调的逆态势。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在1960—2000年间。按不变价格.美国人均收入翻了3番.但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却从40%下降到30%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呈持续上涨状态,而国民幸福指数却先升后降.从1990年的6.64上升到1995年的7.08.到2001年又降
至6.6014]。尽管经济持续快速增
产生情绪波动,但是在一段时间内
将自动回复到个体幸福感的基准水平。因此.主观幸福感是平稳波动的月。
3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源自1958年“生活质量”(quality
of
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
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作为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存在一定的个人偏好和差异.但是幸福在本质上是指一种愉快和满足的客观心理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发现.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1)主观性,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评价,而非他人的标准,或者调查设定的标准:
(2)整体性,生括质量是由家庭、婚姻、工作、学习等多因素构成,因此测量幸福时人们需要对
life)概念
的提出。生活质量的本质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包括个人对于一生遭遇的满意程度、内在的知足感.以及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体会Ⅲ。此概念提出后,受到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逐步分化为两大研究取向:客观生活质量研究和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侧重于对人的态度、期望、感受、欲望、价值等方面的考察.着眼于人们的幸福体验,也就是所谓的“主观幸
长.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却未持续增加。
GDP的快速增长不能有效地促进幸福感的提升。而且,GDP作为一个地区一年创造的经济财
富总量,其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既不能反映创造财富的社会成本,也不能显示人们的
9
万方数据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第2期
福感”研究。
3.1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描述性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研究重心在资源分类和人口统计项目上。研究者只是将各类人群的幸福感进行r简单的测量,并描述_r相应的幸福感水平。(2)N论建构阶段(20世纪80年
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Campbell等人研究发现.上述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变异的解释率不足20%。Andrews和W.ithey的测试结果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生活满意度变化的影响程度仅为8%。Ar-gyle认为人El统计学变量仅能解释15%的主观幸福感变异”Ol。
3.1.2理论构建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在分析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和内部影响因素时,研究者们建立了几种关于SWB的心理理论
的时效性仅为3个月114]。因此,尽管收入剧增,但是由于人们逐渐适应了增加的收人水平,致使主观幸福水平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旧。
目标理论模型认为.个人的日标和价值观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冈素。人们的目标和价值观是存在差异的,当一个人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而且,同金钱、外貌、职称等外在目标相比,亲和力、领导力、友谊等内在价值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期望值理论认为.期望值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异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期望值过高将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而期望值过低会使人厌烦彻。而且,追求期望值的过程比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期望的内容则比期望实现的可能性更加重要口81。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在比较过程中更加容易提升或者降低幸福感。倘若人们感觉比他人或者以往生活得更好.就会感到更加幸福;否则相反。一般而言.向上比较会降低主观幸福感,而向下比较会提高幸福感{191。
3.1.3实证性研究阶段近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入实证性研究阶段.研究者们运用多种方法测量主观幸福感,如昨日重现法、追踪调查法、环境瞬间评估技术等等,计算幸福指数.分析不同人群的幸福感差异、
代中期一90年代),创建了许多关
于SWB的心理理论模型,并且仔
模型,如人格理论、适应理论、目
标理论、期望值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模型,并对其进行深入地解释和分析。
人格理论模型假定,人格是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该结论得到了反复地论证。Costa等人对成人进行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主要依赖于人格特质.而且根据人格特质可以预测到10年后的主观幸福感…l。Heady和Wearing认为.突发事件和环境变化都会影响主观幸福感.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格特质具有更大的影响力㈣。Diener等人研究发现,自尊心强、自控能力高、内部协调性好的人,普遍感觉更加幸福口31。
适应理论模型假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强烈反应逐渐减弱。研究发现,一般而言.重大事件影响主观幸福感
细地研究、验证、解释SWB的模型。(3)实证性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研究重点是结合多种方法测量幸福感,探讨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方法181。
3.1.1描述性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研究者主要是对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简单测量.并描述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水平。研究者的测量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学生、修女、精神病人、囚犯等等。研究主要是以描述性为主.进行单项目测试.采用的量表比较简单.而且大多测试没有进行必要的信度和效度检验19]。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进行测试,即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性别、婚姻等。测试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变异
万方数据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第2期
形成原因,并且努力探讨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幸福指数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RonaldInglehart负责的世界价值
经济仍旧大幅上升.但是世界各国的幸福纷纷流失.经济上取得长足进步的东亚地区更是陷入了巨大的快乐鸿沟.成为世界上快乐指数最低的地区。高收入的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快乐的增加;东亚人的教育方式及其特有的儒家文化.也对个人追求快乐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政府应当引导国民建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公共投入,重视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公共问题;关注贫困人群,重点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在
邢占军等人考察了几种常用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城市居民中的试用情况,认为除情感平衡量表外,中国人幸福感量表、总体满意度量表和删改后的夏普量
研究结构(theWorld
ValuesSur.
表,对于测量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
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在充分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们从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采用因素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提出了我国民众幸福指数指标体系1231。
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幸福一
vey,简称WVS)公布的。该指数是通过对受访者的答案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出的。82个国家幸福指数的排名结果显示.最富裕的国家美国,幸福感并非最强.仅排第15位;而经济不太发达的拉美国家波多黎各和墨西哥却高居榜首。
在上述幸福指数的基础上.英国的“新经济学基金会”((New
Economics
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幸福感[221。
3
收入之谜”,奚恺元教授同《嘹望东方周刊》合作,对中国10大城市居民的幸福度进行直接测量.证明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对幸福的促进作
Foundation)与环保组
ofthe
2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织“地球之友”(Friends
状况
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比国外晚了将近30年。前阶段,国内学者大量引进国外理论和量表,广泛吸收其中的优秀理论成果和测量工具,并应用于实际。他们主要对老年人、大巾小学生和教师的幸福状况进行小规模的调查研究.分析同类人群、不同类别人群的幸福差异.以及造成幸福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国内学者在沿用国外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特色,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编制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幸福指数,分析不同相关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Earth),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以星球资源消耗为基本投入,幸福感为最终产出,计算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幸福星球指数(the
Happy
用是逐渐减小的;人们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例如健康、婚姻、人际关系等等剐。
而田国强等学者从定量性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模型来解释幸福
PlanetIndex,HPI)m。178个国家
及地区的排名结果同样揭示了财富与幸福的非正相关关系。
带着“收入一幸福之谜”的疑问,即当囝家变得更富裕时,平均幸福水平并未随之提高.以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
收人之谜。他们构建了一个规范的
经济学模型,假定个人理性选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将攀比理论和“忽视变量”理论的基本思想相统一,整合到理论模型当中,利用帕雷托最优概念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存在一个与非物质初始禀赋正相关的临界收入水平.当收入未达
为首的科研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环境瞬间评估技术、昨日重现法等测度方法分析并证明:当收入达到某个临界水平后.收人的边际效用递减,增加收入不再持续有效地增强幸福感[211。
到临界水平时,增加收入能够提高
社会的幸福度:当收入达到或超过临界水平时,增加收入反而会降低
l上
万方数据
科学对村:会的影响2007年第2期
总体幸福水平.导致帕雷托无效的配置结果阎。
4存在的问题
尽管有关SWB的研究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继不丹王国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总值
墨叼_二,r
在加大研究力度的同时,应当着力解决现有的和将来的各种问题.提高研究的准确度和科学性,为全面提高国民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而服务。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开发引‘划署.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6
Ⅲ安格斯 麦迪逊著,伍晓鹰译.世界经济千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Robea
Happinessin
E.Lane.The
Loss
of
chology,1980.38(4).
[12】HeadyB,WearingA..PersonMi—
ty,Lifeevents,and
SubjecfiveWell-being:
TowardEqalbriumModel[J].JournalofPer-sonality(4).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9,57
【14】Suh
Eventsand
centcvents
E.,Diener
E.,Fujita
F.
re-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
subjective
wel-being:Only
matter口】JournalofPersonality
GNH)之后,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已从国家政策层面着手国民幸福指数的研究.英国惠灵顿公学更加开设了“幸福课程”.然而.目前的研究尚且存在很多问题。
整体而言.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尚未系统化,研究角度不够宽
andSocial
Psychology,1996,70(6).
【i6】[18】【19】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叨.心理学动态,2000,8(4):23—28.
【17】DienerE.Fujita
PersonalBeing:A
Sttivings
F.,Resources,
MarketDemocracies[MI.
andSubjectiveWell—
and
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2000
Nomothetie
of
IdiographicAp—
【4】陈统奎,刘劭.关注国民幸福指
preach[J].Journal
PersonalityandSocial
广,其概念没有统一,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也各不相同。在研究SWB的影响因素时,不论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这些变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并不一致。以致出现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影响因素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很多研究者并未区分;到底存在多少影响因素,如何将定性指标定量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
数——从GDP到GNH『J1.审计文摘,
2006,(2),79.
f515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Ⅱ】,天津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0-74.
[61
Diener
Psychology,1995,68(5).
【20]New
Friends
ofthe
Economics
Foundation,
Earth.TheHappyPlanet
Index:Anindexofhumanwel—beingandenvironmentalimpact,2006.
E.Subjectivewell-being
【21]Daniel
Kahnel:tlB口l,AIan
B.
[J1.PsychologicalBulletin,1984,95(3).
f7】John
Affluent
Kenneth
Galbralth.The
Krueger,DavidSehkade,NorbertSchwarz,
AnhurYou
A.Stone.WouldYouBeHappierIf
Society【M].Harmondsworth:
WereRicher?AFocusingIllusion[Jl
PenguinBooks,1958.
Science,2006,(312):1908—1910.
[22]黄有光著,刘晓芳译.东亚快乐鸿沟Ⅱ】.信息空间,2004,(1).
『231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8),10-12
【24l田国强,杨立岩.幸福经济学与
【8】佟永峰,李焰,范杰.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口】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I):115—116.
19】邢占军生活质量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观幸福感研究【A】李培林,覃方明.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第二辑fCl.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13】【15]Dienet
M.S..RichardE.etal
E.,Eunkuok
研究。在测量幸福指数时.前期的
调查问卷通常给出比较模糊的选项,比如“非常幸福”、“一般幸
相对收入理论——对“幸福一收入之谜”
的一种解释[DB/OL]http://wwwtenet.org
en/ctdReadNews.asp?NewsID
24335,2006.
2
福”、“不太幸福”等等,使得受坊
者很难给予准确的反馈;受访对象局限在老年人、学生等几个类
SubjectiveWell—ofprogressfl].Psy-
Being:Three
Decades
[251戴廉.“幸福指数”量化和谐社会叨.嘹望,2006.(11):24—26.
别,不能代表广大民众。上述问题给SWB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影响了现有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chologyBulletin,1999,125(2).
【11】Costa
fluence
of
P.T.,McCracR.R.In—
on
(责任编辑杨多贵)
作者简介:
王燕.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Extraversion
Subjective
和可信性。由此可见,有关SWB
的研究前景非常宽广.研究者们
Wel—being:HappyandUnhappyPeople
Ⅱ].Joumal
of
PersonalitymidSocialpsy-
12
万方数据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第2期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燕, WANG Yan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I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2007(2)9次
参考文献(21条)
1.邢占军 生活质量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观幸福感研究 2005
2.佟永峰;李焰;范杰 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期刊论文]-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
3.John Kenneth Galbraith The Affluent Society 19584.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1984(03)
5.李幼穗;吉楠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期刊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6.陈统奎;刘劭 关注国民幸福指数--从GDP到GNH 2006(02)
7.Robert E Lane The Loss of Happiness in Market Democracies 20008.安格斯·麦迪逊;伍晓鹰 世界经济千年史 20039.戴廉 "幸福指数"量化和谐社会 2006(11)
10.田国强;杨立岩 幸福经济学与相对收入理论--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种解释 200611.邢占军 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期刊论文]-数据 2006(08)12.黄有光;刘晓芳 东亚快乐鸿沟[期刊论文]-信息空间 2004(01)
13.Daniel Kahneman;Alan B Krueger;David Schkade;Norbert Schwarz,Arthur A.Stone Would You Be HappierIf You Were Richer? A Focusing Illusion[外文期刊] 2006(312)
14.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Friends of the Earth The Happy Planet Index:An index of human well-being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2006
15.Diener E;Fujita F Resources,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Nomothetic andIdiographic Approach[外文期刊] 1995(05)
16.吴明霞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期刊论文]-心理学动态 2000(04)
17.Suh E;Diener E;Fujita F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Only recent events matter 1996(06)18.Heady B;Wearing A Personality,Life events,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oward Equibrium Model1989(04)
19.Costa P T;McCrac R R 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Happy and Unhappy People1980(04)
20.Dienet E;Eunkook M S;Richard E;etal 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1999(02)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 2006
引证文献(9条)
1.张艳红.佐斌 幸福及其实现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2.朱雯霞 对科技期刊编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1)
3.贵永霞.陈莹.郑涌 残疾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期刊论文]-中国特殊教育 2009(8)4.对组织管理中主观幸福感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9)5.马锦华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影响因素调查[期刊论文]-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6)6.赵锦鹏.方宇惟 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创新 2009(9)7.唐蕾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18)
8.刘芳.李维青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新疆社科论坛 2009(1)9.陈薇.周琼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综述[期刊论文]-兰州学刊 2008(1)
本文链接:http:///Periodical_kxdshdyx20070200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