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第10.13595/j.3cnki.issn1000-0720.2001.010520卷第期分析试验室Vol.20.No.3
2001年5月 ChineseJournalofAnalysisLaboratory 2001-5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
谷学新 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微量元素学会常任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有微量无机、有机成分的分离富集方法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测定。1990年在日本国立富山大学研修,1995年在京都立大学和私立创价大学合作研究。曾主持两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及多项合作项目。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
科研论文30多篇,其中10篇在Talanbta.Anal.Chim.Acta
等刊物上发表。1998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通讯处:北京西三环北路150号,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100037)
邹 洪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专业。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在读期间获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奖学金“优秀奖”。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及分离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通讯处同上
)
朱若华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1988年于山西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分析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从1985年起一直从事发光分析技术的研究,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技术的研究,微型化分离技术中荧光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中柱后反应检测研究,近年来
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现主要从事毛细管电泳分析和分离富集技术在环境、生物、医学等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工作。(通讯处同上)
摘 要: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开篇。主要评述了1995年至2000年国内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的发展。内容分概述、沉淀-共沉淀、萃取、静态与动态吸附及新技术,如浮选、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烙印等。引用文献464篇。关键词:分离富集;综述
中图分类号:O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20(2001)03-0096-13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972003)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日益复杂的样品,要求进行μg/mL、ng/mL甚至是pg/mL数量级的痕量分析。因此,经典分离技术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新的分离技术应运而生,以满足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合成药物、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发展的要求。从大量的文献可以看出二十世纪最后的5、6年中,分子烙印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及固相微萃取技术等新的分离技术有了惊人的发展,不但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实现了分子识别和手性拆分,而且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此期间,国内有多次学术会议涉及分离技术的内容[A1~
A14]
,出版了一些专著[A15~
A20]
,大量学者就与分
离技术相关的各种方法手段以及应用进展做了评述,主要内容列于表1。
表1 有关分离技术的综述Tab.1 Reviewsonseparationtechnology
综述内容
分离富集技术在现代发射光谱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吸附浓缩/热脱附技术进展大环分子载体液膜传输现代分离分析技术进展与应用共沉淀分离富集法应用与进展活性炭分离富集技术应用新进展
巯基化合物分离富集技术应用进展
SFE和SPFE在环境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联用在生药分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其它分析技术的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及展望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超临界色谱法分离手性药物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环境样品中金属离子研究进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手性化合物进展
分子模型在对映体分离的手性识别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对映体制备性分离方法的进展分子烙印技术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杯芳烃衍生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卟啉及其类似物超分子功能与分析应用分子烙印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环糊精用于分子识别分析新进展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文献号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29A30A31A32A33A34A35A36A37A38A39A40A41A42A43A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