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未知    
字号: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这学期我任教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本班的学生总人数是人。学生通过四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五个单元:小芳被关在门外以后、我是小客人、饮食与健康、信息和我们、和好书交朋友、走近解放军、水的污染、我的好朋友、学会比较、自制放大镜、指纹、三角形的研究、创新的方法、走进美丽的青海。本册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考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难点是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考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中学到的只是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生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综合实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三、教材重点:

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考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教材难点:

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考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5.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六、授课进度表

授课进度表

一.小芳被关在门外以后

【教学内容】:小芳被关在门外以后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养成有条不紊的习惯。通过对“被关在门外”的原因,解决方法的分析,培养学生注意生活的细节,减少麻烦的创造精神。

2.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交往能力。

3.初步体验“调查”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意外和危险,如果我们细心一些,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如果问题已经出现了,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是危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调查人们有无被关在门外的情况,初步了解这些情况发生的大概几率和原因,感受到生活中的意外时有发生。

2.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把“小芳被关在了门外”的情景图制成电脑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

1.教师参与调查活动,并把调查的结果以较正规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自己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调查的方法,步骤以及简单的调查报告的写法,活动过程应力图形式活泼。

2.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对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刺激,安排学生以模拟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尽量避免简单问答式的教学方式。

3.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可能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它们可能就是创造的火种。教师要努力寻找其合理之处,标新立异之处进行表扬。

二.我是小客人

【教学内容】:我是小客人

【教学准备】:

1.请大家回忆自己做客的经历。几乎每个同学都曾经到别人家里做过客,他们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的行为是否得体,很少得到及时的反馈。通过回忆,引起学生有意识地思考“如何做客”的问题,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没的说,没得做。

2.准备媒体课件,把正确与错误的表现展示在学生面前。

【教学过程】: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如:表演自己怎样做客,表演客人正确,错误的做法和主人不同的反应。模拟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能力,加深学生对各种做法及其结果的认识和理解。

3.活动要落实在指导学生行为上,避免空洞说教,纸上谈兵。活动的目的是否真正落实,不仅要看学生知道不知道该怎么做,更要看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所以有必要安排学生进行“做客”的实践活动,并请主人和学生家长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开展评比活动,激励学生争取做“受欢迎的小客人”。

三.饮食与健康

【教学内容】: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对饮食习惯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一般饮食营养搭配的方法,合理安排自己和家人的饮食。

【教学准备】:

1.教师查阅“饮食与健康”的资料,对食品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各种营养成分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生活中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它们的危害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学生在课前对家庭一周的用餐情况进行调查,并填写家庭一周用餐调查表。

3.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关于“饮食与健康”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图片,书籍,照片,光盘等)进行搜集,准备上课交流。

【教学过程】:

1.汇报调查结果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表发现尽管人们的饮食习惯各不相同,但都以粮,油,蛋,肉,蔬菜等为主要食品。

2.学生发现食物的主要种类之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这些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由于课前布置了“查阅资料”的活动,这个问题有学生解答。要求学生在教材以外找出含有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教师提问,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学生只有了解各种

营养成分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意识地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3.研究应该养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理由。不提倡学生完全按照资料上的文字进行解释。

4.课的最后要把学生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入手,根据在活动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修订食谱安排,逐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四.信息和我们

【教学内容】:信息和我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搜集信息的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主动与人沟通的良好习惯。

2.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作用和信息技术为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体验信息的价值。

3.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信息工具的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了解一些传递信息的手段,掌握一些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信息工具的进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现代信息工具的实物或图片。

2.学生查阅资料,对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传递信息进行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讨论“最常用的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什么?”有的学生可能说电话,因为他常打电话,有的学生就不同意,可能他很少打电话。不同的人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不同,传递信息的工具必然也存在着各种差异。

2.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问“哪种信息工具最好?”学生可能毫不犹豫的回答“网络”但在某种情况下它们未必是最好的。有时候最适合打电话,有时候最适合写信,有时候最适合广播,电视宣传,有时候最适合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传递信息等等。总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利用活动进行简单的信息技术交流。有的学生可能在某种信息工具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特长,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展示交流。也可对学生进行某种信息工具使用的课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五.和好书交朋友

【教学内容】:和好书交朋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意识。

2.培养学生从书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交流展示活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在读书,选书,填写好书推荐卡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书是人类的好朋友”,获取一些有关读书,借阅图书和爱护图书的直接经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向学生们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和喜欢的原因,并制作,填写教师的好书推荐卡和摘抄书中重要内容的知识卡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认真阅读,了解书中内容,思考自己喜欢它的原因,准备课上向大家介绍。

3.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剪刀,白纸,水彩笔,白卡纸等材料。

【教学过程】:

1.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

2.要求学生读书,填写好书推荐卡和摘抄书中重要内容的知识卡片。

3.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喜欢的书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4.条件允许的话,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阅览室搞一次阅览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从而培养他们“爱书”的真情实感。填写推荐卡的活动也要认真地对待,这样可以使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过程,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填写的过程就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

5.进行采访活动训练学生交往能力的良好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语言表达能力。

6.介绍爱护图书的方法可以由学生主讲,还可进行包书皮,做书签,修补图书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了积累知识还可以制作读书资料卡片,把重要内容进行摘抄,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六.走进解放军

【教学内容】:走进解放军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军旗,了解军人的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人民军队,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亲身体验解放军战士的严明纪律,学习他们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

2.在调查和展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往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通过看军旗,说含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各种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获取对人民军队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进行调查,在学校附近有无可供学生调查的对象(军队,军营,军人,军属等),学生可以调查哪些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对当地军人的工作,军事训练,生活节奏以及解放军的历史,职责,军种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3.学生结合成调查小组,明确分工,制定本组调查计划,对自己调查是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过程】:

1.统计,利用课外的时间在你家附近进行观察:一个小时内你看到了多少军人?多少军车?

2.分析,你知道这些军人,军车所属的军种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军种?

3.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不同军种,他们的服装分别有什么特点?试着画一画。

4.阅读课本21页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5.查阅我国海军,空军的军旗的相关资料,然后把它们画下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6.调查我国不同军种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吗?知道解放军叔叔们是怎样训练和工作的吗?请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对他们进行调查。

七.水的污染

【教学内容】:水的污染

【教学目标】:

1.通过水域污染的调查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在调查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总结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悉调查的方法和填写简单调查报告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对学校附近的水域污染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2.组织,安排学生课前观察,强调安全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在家长的带领下火集体进行观察,避免发生意外。

3.教师准备:烧杯,无污染的河水或湖水(选用品:显微镜。载破片,滴管)。学生准备:观察记录用品(记录表,记录纸),采集水样用品(水瓶,水杯等)。(选用品:捕捞工具)

【教学过程】:

1.请同学观察,在我们周围,有没有被污染的水域?

2.在老师的带领下请同学们调查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

3.根据调查认真填写调查报告,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水域被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4.引导学生研究水污染的严重后果以及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被污染的水的颜色,气味发生了变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通过捕捞活动也可以发现,在没有被污染的天然水域中,很容易捞到小鱼,小虾等小动物,而在被污染的水域中就很难捞到。

八.我的好朋友

【教学内容】:我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增进学生间的交往,体验友情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明确交友的标准,珍惜朋友间的友谊,获取一些与人交往的直接经验。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对自己的好朋友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

2.学生搜集好朋友的优秀事迹,准备课上交流。

3.学生准备铅笔,彩色笔,白纸,卡纸,彩色纸等材料,准备制作寻友卡。

【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安排“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活动。

2.课前安排学生观察了解自己好朋友的特点,让学生们介绍同班同学中的好友,只说特点,不说姓名,让大家来猜。

3.讨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帮助的问题。可以通过出示具体的问题情景,由学生表演反馈结果的形式进行。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制作寻友卡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体现。

6.学生讲述好友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相当于一篇口头作文。教师渗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

九.学会比较

【教学内容】:学会比较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长处,又有短处。同时教育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3.进一步掌握观察的方法,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比较所需要的图片或实物。

2.学生课前留心观察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过程】:

1.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比较能力强肉体现在细微的环节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体验学生比较的结果,也训练学生比较能力的过程,同时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事物的复杂多样。

3学生互相比较,说出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

4.教师安排“夸夸办理的好同学”的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展示每个人的优点,联络大家的感情。

十.自制放大镜

【教学内容】:自制放大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观察,比较各种放大镜效果的异同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自己设计,制作放大镜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3.在实践中观察放大镜的形状特征(中间厚,边缘薄),初步感受折射现象的存在。【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载破片(或其他薄玻璃片),滴瓶,滴管(或其他代用品),烧杯,烧瓶,水,透明玻璃球。

2.学生课前搜集各种放大镜的实物或图片。

3.学生准备各种白色透明瓶子,玻璃球。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说说你见过哪些种类的放大镜?请你搜集一些实物或图片展示给大家。

2.小组交流怎样使用放大镜?你知道放大镜的用途吗?

3.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放大镜。(1.水滴放大镜。2.水瓶放大镜)

4.比较使用其他杯子或瓶子制作“放大镜”,观察同一个物体,效果一样吗?这可能与什么有关系?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回答。

5.想一想,什么样的杯子做放大镜更合适?为什么?

6.通过制作放大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什么共同点?

十一.指纹

【教学内容】:指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实验能力。.

3.感受到指纹的唯一性,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简单的收集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材料:放大镜,印台,蜡,火柴,橡皮泥。选用品:滑石粉,光洁的玻璃或金属制品等取指纹材料。

2.教师准备演示材料:指纹种类,收集指纹方法的图片

3.学生准备:笔,草稿纸和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用印泥把你的10个手指的指纹印在书上的表格中。

3.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教师设计“辨别指纹”的活动和“指纹档案”

4.观察你和同组同学的指纹,研究指纹的形状可以分成哪几种?你的指纹个属于哪一种?

5.小组统计你们组的同学的指纹有几种?然后填在书中表格上。

6.最后小组讨论一下指纹有什么用处?

十二.三角形的研究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研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未知问题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解决问题时严谨细致的作风,以及互相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判断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3.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并且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三角形结构的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牙签(或其他长短相同的小棒,如火柴棍等),橡皮泥,铅笔。

2.教师准备图片,生活中的三角形。

3.教师对于三角形的其他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思考,用三根牙签可以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用六根牙签最多可以围成几个边长为牙签长度的等边三角形?

2.小组交流用九根牙签最多组成几个三角形?

3.用十二根牙签最多可以组成几个三角形?用十五根压钱最多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

形?要那就得结果填写在书的表格中。通过以上的试验和记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继续填写在书上。

4.小组交流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图中表示的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

十三.创新方法

【教学内容】:创新方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思想,创新意识,养成关注生活,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感受到科学发展,科技进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创造技法中的“缺点列举法”,体验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掌握缺点列举法的特点,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模拟创造或创造活动。

2.演示材料:杯子,带把和带盖的被子;雨伞,折叠伞,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等实物。各种利用“缺点列举法”发明的物品的实物,图片。

3.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在使用中存在哪些不方便的地方。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身边的物体,还有课本上给出的物体图,找出它们在使用中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

2.动脑筋研究一下,这些缺点可以怎样改进?把你的方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3.观察49页的图,这些物品时由什么经过改进后产生的?为什么这样改进?

4.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的东西,在使用中存在哪些不便,选择一种东西,并运用上面学过的方法,进行“小发明”和“小创造”。并把你的发明创造向同学,老师和家长汇报。并把课本的表填写好。

十四.走进美丽的青海

【教学内容】:走进美丽的青海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研究,了解一些青海的文化历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增强社会责任和民族自豪感。

2.学生亲历研究,培养学生社会调研活动的基本能力,包括:掌握多渠道信息,整理资料的方法,尝试写观察记录等。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分组制定计划,结合计划开展资料收集。

2.教师准备关于青海文化历史的文字,图片,电教等资料。

3.学生准备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来的信息,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青海省在哪里?并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小组调查,青海的文化,包括:信仰,饮食,风俗,服饰,旅游,民族节日,青海之最等。

3.把你知道和看到的青海特产的名字记录下来,把它们的图片剪下来贴在书上的表格中。

4.青海省有多少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有哪些特点?然后写出3-5个民族的特点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5.观察53页的图,说说你认识图片中的地方吗?请你写出它们的名字和历史。

6.在家长的协助下,对青海古代名人遗迹和现代名人事迹进行了解,写出你知道的名人名字,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十五.学会自我救护

【教学内容】:学会自我救护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灾害,了解各种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损害。

2.知道在发生灾害时应保持冷静的心态,知道自救的知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关爱自己,通过宣传,设计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准备】:

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灾害的视频或者图片。

2、教师,学生,搜集近期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灾害及灾难带来的危害。

2.小组交流,有哪些灾害?名称?看书57页的图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灾害?后果是什么?

3.教师通过谈话,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自哪些灾害的威胁较大?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研究。

4.调查在我们生活中最易发生的灾害时什么?填写在书本表格中。

5.小组讨论在易发生的灾害中应该怎样保护好自己?照样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6.教师建议学生在各种灾害中应该首先学会自我救护。

7.教师给学生们灌输安全意识。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