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印光大师念佛法语
一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致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复永嘉居士书
为什么能念佛的人少?——印光大师
念佛不分圣凡。
圣指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凡指六道,即天,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者更多。修罗以瞋故,亦不能念。
惟人最易念。而富贵之人,便被富贵所迷。聪明人,以聪明迷。愚痴人,以愚痴迷。
芸芸众生,能念佛者,有几人哉。
既知此义,当勇猛修持,勿致欲念而不能念,则不负此生此遇矣。
——(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二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作功夫,不知求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佛慈悲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祈依文钞,勿自任己见,不依净土宗旨。修行人最怕师心自立,常闻之资性固好,见识有偏。专持一佛尚可,废弃礼拜发愿等,则大错大错!临终之瑞相,不必预为期冀。但平时须念佛相应,临终自得随佛往生即已。(复陈飞青居士书)
三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之见者,方能得益。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才能得实益。否则由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老实头一无知识者,为易得益也。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修净业者,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譬如顺水扬帆则更为易到。亦如吃饭,但吃一饭,亦可充饥,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经中凡有称佛名处,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无不皆有南无。(复卓智立居士书)
四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念佛者,断不可存福报之心,当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为了脱生死之妙法。
故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又云「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赅八教」,甚哉!一句弥陀,微妙难思,惟佛与佛,知其究竟,等觉以还,尚有未尽,所谓菩萨少分知,若我辈凡夫,尤当信而行之。(净土法门说要)
五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未成佛前皆当修习。我辈既不能断惑证真,仗自力了生死,若再不以念佛求生西方为志事,则纵有所修,皆归人天福报,欲了生死,当在驴年。
时值末法,人根陋劣,唯念佛一法,最为当机。有许多人凡所祈祷,皆以人不能尽念诵之经咒为事,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不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持之尚可成佛,岂不能消灾乎!办莲社,做祈祷,当以念佛念观音为主,则利益大矣。又莲社多固好,多而滥则不好,切勿以多为事,以致滥漫混杂,则功不敌过矣。(复德培居士书)
六
一心念佛,决志求生西方,任何知识令修他法,均不改此志。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有此厌喧之病,现已发现病相。若仍如此,久后则无可救药矣。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在闹时我心仍静,而不生憎恶,则无惊厌魔事发生。若不速改,后当发狂。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令如是,必着悲魔。悲魔既着,终日悲痛,或致痛死。此种皆由不善用心所致。顶门痛痒,皆提神过甚,心火上炎所致。当一心静念,普为一乡宣说,常在稠人中念,则此种惊怖心痛痒事,均可日见消灭矣。(复刘慧焯居士书)
七
若云念佛,但恐汝不真心,若真发了生死心,则人多也不至有妨。以念佛只一句,纵然打差,亦打不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掉。倘汝心不讨厌,则固无甚障碍。汝心若生厌,则便一刻难过矣。不能舍家觅静处念佛,何得请我决断,岂非以此为戏乎!
汝果能劝老亲,劝妻子同修净业,岂不如汝独住静处念佛乎!又人情应酬,汝果以修行从简从略,人必不至见怪,或迫不得已,略为应酬,可省则省,有何不可。居尘学道,若修别种法门,则诚难得益。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但以汝之无事生事之妄想太多,勿道未得静处难得益,即得静处亦难得益。(复李慧实居士书)
八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复丁普瀞居士书)
九
懈怠,由于不详审未来之苦。倘能详审以思,断不至长时懈怠。至于事牵,亦属浮泛之遮护语,非实情也。今为一喻,如孝子思亲,虽与人百凡应酬,其心中常常有思亲之念,不能暂忘。又如贪淫之人,常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想美女,彼虽终日各有事业,而心中想美女之心,不能一刻相忘。汝能若临阵之欲脱苦,孝子之思亲,淫士之恋女,则一切时一切处,均能念佛,不能间断矣。(复智正居士书)
十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密法,又有何憾?
一日念佛三十万,则是意根舌根俱利。然不可徒羡其所念多,当致力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已。又今之泛泛然修行者,多多皆是不修实行,止徒虚名。(光)曾见许多日课十万弥陀者,皆属虚张声势,以自诳诳人耳。此种习气,染之则徒劳无功,小则无而为有,大则以凡滥圣,非徒无功,其罪有不可尽言者。(复周群铮居士书)
十一
坐久不觉久,念久不觉久,此系心静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为得。从兹努力做功夫,自可上进。若以此为得,则即此亦不得矣,况上进乎?持咒昏沈,念佛;念佛昏沈,持咒,此系意识随妄心、正念转变而现。初修者固多有此,若功夫有把持,庶可不致颠倒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错乱矣。然此颠倒错乱,犹属功夫所使。设无功夫,则此糊里糊涂之念亦不可得,况明白不错乎!
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薄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着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复恒惭法师书)
十二
所言作事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纯熟之相,何可名昏沈,归于无记。然亦非无念而念,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则有类于钻木见烟,而谓得火,即便息钻,火便无由可得矣。然须专精用功,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见异思迁者,则将来之益,自可有不思议处。然此是行门中事,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复李觐丹居士书)
十三
但当通身放下,并将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则自可得益矣,否则或恐着魔。凡着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死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执着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可有得矣。(复明道法师书)
十四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
荐亲,只期往生西方,何问落于何道,此意似好,实为障碍。以人之神识,随业所转。汝以至诚心为母念佛,仗佛力故即可往生,问落处,便是作未往生想也。(复何希净居士书)
十五
初学佛只可认真念佛,洞得的也随他去,洞不得的也随他去,庶不致耽搁工夫。凡修持总以简略为宜,若所念太多,反不如专念一种为得也。
须知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了生脱死。不可只发求世间富乐,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间灾难,亦可消灭。非念佛不能消灭灾难也。(复宁德晋居士书)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十六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复黄涵之居士书)
十七
唯止念佛,不生信不发愿求生,乃禅家以念佛作话头用者,非净土宗信愿行三并行之法也。无信愿念佛虽较参禅看话头功德大,然自未断惑,自力不能了脱,又无信愿,不能蒙佛接引了脱,犹是仗自力之通途法门,其证道也,大非容易。
且勿谓信愿求生为卑劣,净土诸大菩萨祖师,所有言教皆示信愿求生,何不按佛祖之成规乎!终日终年终身念佛之人,岂可于佛不行礼敬?十大愿王,礼敬居首;善导专修,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至其极,则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其证道也,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也。古人谓劣夫乘轮宝力,一日可以遍游四大部洲,何得以念佛之特别法门,修通途之自力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观行?(复法海大师书)
十八
既信净土法门,何不于此法中死心做去。而修返闻数息唯识等观?此各种法,均是大乘法门,然皆属自力,未可与仗佛力之法门论其利益也。
今既发心念佛,当以心佛相应,生前得一心不乱,报尽登极乐上品为志事,不必求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此义认不准,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为事,则其误大矣。
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复张曙蕉居士书)
十九
龙舒文,令念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此事当从用工上论,不当从多少上论。 此一句,若单念六字佛号,虽日念十万,念满百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年,也不及此一句之数。然则念六字者,念一生,不及念一句。而念一句者,纵有信愿,未必即能往生。念一生,而有信愿者,决定可以往生。且依诸祖成规,念六字名号,切勿以多少计。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此一名,即圆摄十方三世一切佛号,何止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耶!(复陈其昌居士书)
二十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
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
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复张纯一居士书)
二十一
念佛,能按时念亦好。否则镇日随便,不分行住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坐卧,总以念佛为事。然须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万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以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来生,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复传德师书)
二十二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
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着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复朱德大居士书)
二十三
念佛最初之亲切,如贫人乍食美味,不知有多少香美。及食之久久,亦平常无奇。但不以此平淡为非,久之必有进益,固不必以此为歉。
汝切莫在念而无念,不念而念上着脚,此境乃做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到极处之境界。若未至极处,必成懈怠。所宜致力者,唯在于诚一纯笃。若夹杂禅机,稍有见处,众生根浅,便视此为最劣,视彼为最胜。若不按实事修,则或致彼魔外亦复借口。
汝欲开悟,岂须用参究功夫,但能念到念极情忘时,自可开悟,即不悟亦无所碍。须知有信愿,不悟亦可往生。得悟无信愿,仍是六道轮回中人。汝欲舍坦途而趋险道,是尚得谓之知净土法门乎?(复郑慧洪居士书)
二十四
因闻佛语,遂持长斋,可知宿因深厚;废弃前功,意欲出家,可知道眼昏蒙。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
竭力学道,研究净土经论,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识。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我后。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二十五
出家专修之说,(光)绝不以为然。以阁下才智足以宏法,率其家人同修净业,是为两得其益。若依出家,家人困苦,必起谤法之心。是未能自利,先害家人,忍为之乎?
佛法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但能念念知不修净业生西方,则长劫轮回莫之能出。以兹自愍愍他,自伤伤他,大声疾呼!俾近而家人,远而世人,同修此道,其利益较之唯求自了者,何止天地悬隔也!(复骆季和居士书)
二十六
凡修行人当在自己家中修,不必定到林中修。若皆到林中修,何有此大屋可容,人多则林中缴用多,诸人奔走辛苦,家中诸事,或有顾不到处。所有居士林、净业社不过作一提倡之机关耳。
至于修持法门,固无高下,禅律密净,皆是了生死之大法。然末世众生份上论,则非修净土法门,决难现生了脱。以余法门,皆仗自力,薄地凡夫,障深慧浅,善根微薄,寿命短促,欲仗自力,竖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沈。若以数万斤大石装于船上,石虽重大,因有船载,可以不沈。可见自力佛力之难
0Aoanhp海文考研2011年全程策划讲义
易!念佛法门,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须念佛,横超三界,接引往生。(复周志诚居士书)
二十七
今凡欲建立法化,先须张罗建筑,则吃力不小。俾彼小人效之以取利,富家畏之以远避。若遇一切人,但教以各尽伦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泯而无迹,彼此不妨职业,不耗钱财。似乎人之受化易,而己之担负轻,而佛法之流行,又易普遍也。
上而清庙明堂,下而水边林下,得其可语之人,即以此事相劝。文潞公发十万人念佛求生西方之愿,以结莲社。吾谓一人以至无量人,俱当以令生西方,何定限以十万也?(复唐大圆居士书)
二十八
净土宗旨当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