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教研室
Matlab版热工控制系统试验一指导书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 实验目的
l.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掌握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步骤
1.开机执行程序
2.建立系统模型
在MAILAH命令窗口上,以立即命令方式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在MATLAB下,系统数学模型有3种描述方式,在实验中只用到多项式模型和零极点模型。
(a) 多项式模型
G(s)=
num(s)den(s)
式中,num表示分子多项式的系数,den表示分母多项式的系数,以行向量的方式输入。例如,程序为
num=[0 1 3]; 分子多项式系数 den=[1 2 2 1]; 分母多项式系数
printsys(num, den); 构造传递函数G(s)并显示 (b) 零极点模型
k (s zj)
G(s)
m
n
(s pi)
;j=1, m; i=1, n
式中,k为增益值,zj为第j个零点值,pi为第i个极点值。例如,程序为 k=2; 赋增益值,标量
z=[1]; 赋零点值,向量 p=[-1 2 -3]; 赋零点值,向量
[num,den]=zp2tf(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成多项式模型 printsys(num,den); 构造传递函数G(s)并显示 3. 相关MATLAB函数
step(num,den) 给定num,den,求系统的阶跃响应。时间向量t的范围自动设定。 step(num,den, t) 时间向量t的范围人为设定(如:t=0:0.1:10)。 [y,x]=step(num,den) 返回变量格式。 例如,
G(s)=
MATLAB程序为: num=[4]; den=[1 1 4]; step(num,den); 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4s s 4
2
damp(den) 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 Eigenvalue Damping Freq. (rad/s)
-5.00e-001 + 1.94e+000i 2.50e-001 2.00e+000 -5.00e-001 - 1.94e+000i 2.50e-001 2.00e+000 三、实验内容 1. 二阶系统为 G(s)=
10s 2s 10
2
(1) 键入程序,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 (2) 键入
damp(den) 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 2. 修改参数,分别实现 =1和 =2的响应曲线,并作纪录。 程序为
n0=10;d0=[1 2 10]; step(n0,d0) =0.36 hold on
n1=10;d1=[1 6.32 10]; step(n1,d1) =1 n2=10;d2=[1 12.64 10]; step(n2,d2) =2
3. 试作出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比较与原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别与特点,作出相应的实
验结果分析。 (a)G1(s)
2s 10s 2s 10
22
, 有系统零点情况
(b) G2(s)
s 0.5s 10s 2s 10s 0.5ss 2s 10
ss 2s 10
2
2
, 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
2
(c) G1(s) (d) G1(s)
2
, 分子多项式零次项系数为零
, 原响应的微分
四、试验报告要求
(1)分析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振荡频率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 (2)分析响应曲线的零初值、非零初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 (3)分析响应曲线的稳态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 (4)分析系统零点对阶跃响应的影响;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作图
一 实验目的
1.利用计算机完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作图; 2.了解控制系统根轨迹图的一般规律; 3.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分析。 二、实验步骤
1. 开机执行程序
2. 相关MATLAB函数
给定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0(s)的多项式模型,作系统的根轨迹图。其计算公式为 G0(s)
k num(s)den(s)
1
式中,k为根轨迹增益,num为开环传递函数G0(s)的分子多项式系数向量,den为开环传递函G0(s)的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
rlocus(num,den) 开环增益k的范围自动设定。 rlocus(num,den,k) 开环增益k的范围人为设定。
r=rlocus(num,den) 计算所得的闭环根r(矩阵)返回至MATLAB命令窗口。 [r,k]=rlocus(num,den) 计算所得的闭环根r(矩阵)和对应的开环增益k(向量)返回至MATLAB命令窗口。
例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0(s) 根轨迹作图程序为 k=1; z=[ ];
p=[0, -1, -2];
[num,den]=zp2tf(z,p,k); rlocus(num,den) 根轨迹图如图所示
kg
s(s 1)(s 2)
pzmap(num,den) 计算零极点并作图。
[p,z]=pzmap(num,den) 返回变量格式。计算的零极点向量p,z返回至MATLAB命令窗口。 例如,系统的传递函数
G(s)
2(s 1)s 4s 14s 20
3
2
程序为
num=[2 -2];
den=[1 4 14 20]; pzmap(num, den)
零极点图如图
[k,r]=rlocfind(num,den) 在做好的根轨迹图上,确定选定闭环根位置的增益值k和闭环根r(向量)的值。
该函数执行命令rlocus(num,den),作出根轨迹图,再执行该命令,出现提示语句“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要求在根轨迹图上选定闭环根的位置。将鼠标移至根轨迹图选定位置,单击左键确定,图上出现”+“标记,在MATLAB平台上即得到了该点的增益k和闭环根r的返回变量值。 例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 程序为
num=[2 -2];den=[1 4 14 20]; rlocus(num,den);
[k,r]=rlocfind(num,den)
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
2(s 1)s 4s 14s 20
3
2
selected_point = -1.4557 + 3.5185i k = 1.8716 r =
-1.4401 + 3.5276i -1.4401 - 3.5276i -1.1198 三、实验内容
给定如下个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作出它们的根轨迹,并完成给定要求。 1.G01(s) 要求:
(a) 准确记录根轨迹的起点、终点与根轨迹的条数; (b) 确定根轨迹的分离点与相应的根轨迹增益。 (c) 确定临界稳定时的根轨迹增益kgl。
kg(s 1)s(s 1)(s 4s 16)
2
kg
s(s 1)(s 2)
2.G02(s)
要求:确定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并确定系统稳定的根轨迹增益kg范围。
kg(s 3)s(s 2)
3.G03(s) 要求:
(a) 确定系统具有最大超调量M
p,max
时的根轨迹增益,作时域仿真验证;
(b) 确定系统阶跃响应无超调时的根轨迹增益取值范围,并作时域仿真验证。 4.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7.10所示,分别令(选做)
(1)Gc=1;(2)Gc(s)
s 3s 5
;(3) Gc(s)
s 2s 5
;
要求:
(a) 作根轨迹图并将曲线保持(hold on)进行比较;
(b) 选定闭环极点的虚部为Im[s]=j3,确定增益k和闭环根r,分析动态性能及稳态性
能的差别,并作时域仿真验证。
四、试验报告要求
(1) 记录给定系统与显示的根轨迹图。
(2) 完成上述各题目要求,分析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与系统动态性能的关系。
控制系统的Bode图 一、实验目的
1. 利用计算机作出开环系统的Bode图; 2. 观察记录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3. 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分析。 二、实验步骤 1. 开机执行程序
2.相关MATLAB函数
给定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0(s)的多项式模型,作系统的Bode图。其计算公式为 G0(s)
num(s)den(s)
bode(num,den) 给定num、den作Bode图,角频率向量w的范围自动设定。 bode(num,den,w) 角频率向量w的范围可以由人工给定。
[mag,phase,w]=bode(num,den) 返回变量格式。计算所得的幅值mag、相角phase及角频率w返回至MATLAB命令窗口。 例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0(s)
10s 2s 10
2
作图程序为
num=[10]; den=[1 2 10]; bode(num,den); w=logspace(-1,1,32);
bode(num,den,w);
logspace(d1,d2,n) 将变量w作对数等分。命令中d1、d2为10n为等分点数。
semilogx(x,y) 半对数绘图命令、函数格式与plot()相同。 例如,已知传递函数
d1
~10
d2
之间的变量范围,
G0(s)
10s 2s 10
2
作对数幅频特性。
程序为
w=logspace(-1,1,32); %w范围和点数n mag=10./((i*w).^2+2.* (i*w)+10); %幅频特性 L=20*log(abs(mag)); %对数幅频特性 semilogx(w,L); %半对数作图 grid %画网格线
margin(num,den) 作Bode图,计算Bode图上的稳定裕度,并将计算结果表示在图的上方。
[Mg,Pc,wg,wc]=margin(num,den) 返回变量Mg为幅值裕度,Pc为相位裕度,幅值裕度Mg对应的频率为wg,相位裕度Pc对应的频率为wc。 三、实验内容 1.G(s)=
T 0.1,(分别作图并保持) 22
Ts 2 Ts 1 2,1,0.5,0.1.0.01
1
2.G(s)=要求:
31.6
s(0.01s 1)(0.1s 1)
(a) 作Bode图,在曲线上标出:幅频特性,即低频段斜率、高频段斜率、开环截止频率、中频段穿越频率和相频特性,即低频段渐近相位角、-180 线的穿越频率;
(b) (c) 3.G(s)
由稳定裕度命令计算系统的稳定裕度Lg和 c,并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在图上作近似折线,与原准确特性相比较。
k(s 1)s(0.1s 1)
2
令k=1作Bode图,应用频域稳定判据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
使系统获得最大相位裕度 c,max的增益k值。 4.系统结构如图7.13所示。(选做) 分别令
(1)Gc(s) 1;
0.5s 10.1s 1
(2)Gc(s)=
作Bode图并保持(hold on)曲线,分别计算两个系统的稳定裕度值,然
后作性能比较以及时域仿真验证。 四、试验报告要求
(1) 记录给定系统与显示的Bode图。 (2) 完成上述各题要求。
控制系统的极坐标 一、实验目的
1.利用计算机作出开环系统的极坐标图; 2.极坐标图系统分析。 二、实验步骤
1.开机执行程序 2.相关MATLAB函数
给定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0(s)的多项式模型,作系统的极坐标(Nyquist)。其传递函数为 G0(s)=
num(s)den(s)
nyquist(num,den) 给定num和den作Nyquist图,角频率向量w的范围自动设定。 nyquist(num,den,w) 角频率向量w的范围人为设定,(例如,w=1:0.1:100) [re,im,w]=nyquist(num,den)计算所得的实部Re、虚部Im及角频率w返回至MATLAB命令窗口。
例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0(s)=
10s 2s 10
2
作图程序为
num=[10]; 作多项式模型 den=[1 2 10];
nyquist(num,den); 绘制极坐标图
如果作图趋势不明显,可以采用下述方法改进: (1) 使用命令axis()改变坐标显示范围 axis([-1,1.5,-2,2]) 改变坐标显示范围 (2) 给定角频率变量 w=0:0.1:100;
nyquist(num,den,w); 三、实验内容 1.G(s)
1s(Ts 1)
要求:作极坐标图(如展示不清,可改变坐标范围或设定角频率变量)(w=w1: w:w2)。
2.G(s)=
k(T1s 1)s(T2s 1)
,T1 T2orT1 T2
要求:
(a) 作极坐标图(可改变坐标范围或设定角频率变量w); (b) 比较T1 T2orT1 T时两图的区别与特点。 3.G(s)=要求:
(c) 作极坐标图(可改变坐标范围或设定角频率变量w); (d) 比较T1 T2orT1 T时两图的区别与特点。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2) 完成上述各题给定要求。
k(T1s 1)s(T2s 1)
2
,T1 T2orT1 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