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4年 1月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s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i t o n )
J a n .2 O 1 4VO I . 3 3 No. 1
第3 3卷
第 1期
从《论语》“正名”思想解读“中国梦”王飞 .张凤丽
( 1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 4 0 0 7 1 5; 2 .重庆来凤中学,重庆璧山 4 0 2 7 0 0 )
【摘要】“正名”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阐明了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与系统观,对我们解读“中国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论语》;正名;中国梦中图分类号: D 6 4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8 0 0 4 ( 2 0 1 4 ) 0 1— 0 0 6 8 - 0 3
2 0 1 2年 1 1月2 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从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明确提出“中国梦”。他说道:“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也在
讨论中国梦 .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I 1 1中国梦的内涵十分丰富,如何解读中国梦?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本文尝试着从《论语》的“正名”思想对“中国梦”予以解读。 孔子的“正名”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 子路》章中。子路日:“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先正名乎!”子路日: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也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段话对名与言 .言与行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阐释,至少传递出三层意思:一、名正方能言顺;二、名与实要相符;三、言与行要一致。我们认为,从这一角度来解读“
中国梦”,不仅能够更好地探寻“中国梦”的文化依据,而且还能有效发掘中华原生文明,可谓相得益彰。一
、
名正言顺:“中国梦”立信世界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名分”,就得不到普遍收稿日期: 2 0 1 3— 0 9— 2 3
作者简介:王飞 ( 1 9 8 4一 ),男,河南周 L 1人,硕士,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凤丽( 1 9 8 2一 ),女,河南商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