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欲开”的顺序排列,因为人看荷花的时候,总是先欣赏那些已经开放的荷花,接着看半开和未开的。
生4:我还认为第二节中的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颠倒更合适,因为这一节很明显写了两层意思。颠倒后的第一句写“荷叶”,第二句至本节最后都是写荷花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这句话还能成为下面几句的总起句。课堂因生成而美丽,对语文教学而言,它的最高境界是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通过课文语言达到共鸣,是三者的心灵在课文的言语中交流融合,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也许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意义、不重要,甚至与课堂内容毫无相关的新信息、新思维,但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捕捉、善于引导、善于作出及时准确、符合个性的评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融入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学生也才能成为语文课程的主动构建者!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在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课堂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出“要发展个性”、“让每个孩子个性化地发展”。这就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展开教与学。也就是说课堂应在孩子的主动参与中,在孩子的探究发现中动态的生成。如有位老师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质疑时,有一生问“鱼米乡”是什么意思?
生1:鱼和米是香的。
生2:鱼和米烧好后是香的。
生3:鱼和米的家乡。
师:你觉得哪个小朋友的说法有道理,为什么?
生1:XXX(生3)的说法有道理。
生2:鱼米乡的乡是家乡的乡。
师:为什么说江南是鱼和米的家乡呢?
生1:江南的河里有鱼。
生2:我们这儿是种禾苗的,禾苗长大了会长出稻子,稻子加工就成了米。
生3:我爷爷家有很多很多的稻子和米。
生4:我舅舅家也有许许多多的米,他们还拿到我家呢!
生5:我们这儿每天都可以吃到鱼。
生6:菜场里每个卖鱼的都有许许多多活的鱼,不象北方只有死鱼、冰冻的鱼。
……
师:我们江南盛产鱼和米,人们就把我们江南叫做“鱼米乡”。
在孩子的众说纷纭中“鱼米乡”的理解水到渠成,课文在大家的讨论、争议中理解,三维目标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轻松地达成,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课堂的高潮也在孩子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生成。
在注重生成的课堂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被重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被鼓励的,学生的个人见解是被尊重的,学生的个人表达是被允许的。这样的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师生发挥潜力、表现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灵历程。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