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
Kumaravadivelu/后方法0语言教育理论述评
陶健敏
提要 /后方法0语言教育理论是继方法时代、超越方法时代之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个最新发展。Kumaravadivelu教授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他从教师教育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后方法0语言教育理论的/特殊性0、/实用性0和/可能性0三个参数和宏观策略框架,帮助教师将个人实践理论化和实践个人/后方法0教学理论。正确认识这一理论的相关概念,将有助于外语教师在原有教学方法理论基础上,实现个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关键词 /后方法0语言教学;教师发展;宏观策略框架
零 引言
从/方法时代0语言教学转向/后方法0语言教学,被认为是过去十五年来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三大显著转向之一(B.Kumaravadivelu2006:59),也是语言教学继方法时代(themethodera)、超越方法时代(thebeyondmethodera)之后的最新发展阶段(Salman-iNodoushan2006)。/后方法0语言教育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加州州立圣何塞大学(SanJoseUnivers-ity)应用语言学教授B.Kumaravadivelu。/后方法0宏观语言教育理论在影响和冲击/方法时代0语言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和探讨。我们结合Kumaravadivelu/后方法0语言教育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根源,对其主要思想与观点、贡献和争议进行专门评述。
一 Kumaravadivelu/后方法0语言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
1.1/后方法0语言教育的主要目标
Kumaravadivelu教授从/核心0和/外围0两方面界定了Pennycook(1989:589-590)所称的传统教学法概念中的/不平等权力关系0,即由处于/核心0地位的理论专家居高临下对方法理论概念化,而处于研究/外围0的教师只负责在具体教学中理解、运用这些抽象理论。他认为传统教学法概念依托教学法专家,营造的是一种以知识为导向的理论模式。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则形成了由上至下(top-down)的方法课堂运用模式,教学法理论不是立足于教学的实践,而往往被人为地、理想化地运用到了同样被理想化的、远离实际的教学实践之中,因而/没有一种现成的最佳方法可以一劳永逸地用于教学实践0已经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界不争的共识。其次,传统语言教学方法长期在教学主张、内容安排上囿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在教学上呈现出/以语言为中心0和/以学生为中心0两种主要倾向,带有明显的/钟摆现象0。试图以一种普适性(one-size-fits-all)的/饼干模子(cookie-cutter)0方法无法有效指导复杂变化的语言教学实践,也无法满足和适应语言教学的不同需求与背景(B.Kumaravadivelu2003b:28)。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