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发出的与学校特点和条件相适应的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希望建构的新课程体系的三大板块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的改进完善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其行为往往涉及到两大范围:一是开发以校为本的课程。它开发出的课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其权利主体是学校。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如课程科目的增减、课时比例的调整、不同科目间的整合、统一学科内部内容要求的调整等)。其权力主体仍是国家,但学校、教师已经是课程的开发者,不同程度地参与课程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的类型——
从课程形态上看,可以分理论知识类课程(如中华字经、诗文诵读等)和实践活动类课程(如剪纸工艺等)两类。
从课程的显性程度看,可以分显性课程(如诗文诵读、趣味数学、剪纸工艺等,往往有目标、有教材、有课时分配等要素)和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有特色的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有目标有计划,但却不一定有教材、考评方式等要素)两类。
二、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思路的主要依据(4月份已培训,不再祥述)
1、社会、学生的发展需求。
2、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
3、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
4、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特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4月份已培训,不再祥述)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需要评估
(1)学生发展需要评估
(2)社会发展需要评估
社区发展需要评估
2、资源分析
课程内容资源分析
课程人力资源分析
课程经费资源分析
课程政策资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