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纵
横
ConsumeGuide AccountingRealm
定性的现实经济环境中,在不完全、不完善市场中市场价值不再具有它们在完善、完全市场中的特性,市场价值不再丰富到足以捕捉到资产或某些特定项目所有属性的价值,交易成本的存在使资产完全计价变得不可能。因此我们认为,在不完全市场中会计实际上是替代市场价格对企业真实收益进行计量的一种机制。任何会计方法都不可能得到会计的“真实收益”。此时,会计信息只是企业经济收益的替代变量。因此,作为经济收益替代变量的会计信息,就会对使用者的信念或者使用者对未来股票价格的各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分布的估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4]。
此外,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在不同企业契约下的契约成本大小是不同的,对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以及相应的经济行为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自身价值。对于“搭便车”者而言,由于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企业的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等非法定使用者也可无偿地获取该信息。下面从管理者、股东、政府、债权人和员工五个方面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进行分析:
(一)管理者微观经济分析1.管理者基于报酬的动因
管理者向企业提供技能等人力资本后,也要相应地从企业获得一定的报酬。由于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技能和服务难以用准确的数字加以定量,因此,往往就将管理者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而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般都用会计信息来反映,然而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所以,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可将该因素称为报酬动因。管理者在报酬动因下,可能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在某些年份提高盈利或在某些年份降低盈利[5]。
2.管理者基于安全的动因
管理者除了关注自己的报酬外,还会关注自己职位的安全。一方面,当竞争处于不同形势时,其选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就存在较大差别。另一方面,管理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竞争。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业绩,进而在竞争中获胜。该因素称为安全动因。在安全动因下,管理者会根据当期与未来业绩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增大当期业绩还是减少当期业绩的会计政策,以此来使收益平衡。
3.管理者基于行为的动因
除了上述的报酬动因与安全动因外,管理者还有其他行为动因。我国管理者的个人效用函数中货币报酬只占有一定比重,而社会地位和控制权的满足感却占有相当的比重。
(二)股东微观经济分析
1.会计政策选择对股东分配模式的影响传统企业采用的分配模式是:管理者、债权人、员工、政府经济利益分配都在股东之前。因此,股东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在分配给了其他利益相关者之后已经没有经济利益了,也可能剩余很大的经济利益,甚至可能会出现其他利益相关者侵蚀了股东的资本。
2.会计政策选择对股东分配方式的影响股东拥有股票可以取得资本利得和现金股利。根据有关专家调查,股东对资本利得和现金股利的偏好程度是不相同的,73%的股东偏好现金股利,75%的股东相信现金股利和资本利得存在风险差异,这一调查也说明股东对现金股利偏好。管理者意识到如果不能满足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一方面股东可能抛售企业的股票,而导致股价下跌,进而影响企业的筹资决策;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业绩不好无利可分,股东就可能通过董事会撤换管理者,使管理者的职位得不到保障。当盈利高于支付的目标股利时,管理者可能选择那些能减少企业盈利的会计政策,调低当期收益。
3.会计政策选择对股东资本利得的影响股东在进行产权交易时,总是希望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就产生了资本动因。由于资本交易或产权流动的对象是企业的净资产及其潜在获利能力,因此,在进行产权交易时会计政策选择是不同的。出卖的一方会选择那些能够提高净资产和收益的会计政策,而购买的一方会选择那些能够降低净资产和收益的会计政策[6]。
(三)政府微观经济分析1.对税收的影响
政府作为征税者,通过制定税收法规来保障其从每一个纳税企业中分享经济利益。在总体经济利益一定的情况下,经营者、员工、债权人等分享的经济利益越多,政府作为征税者所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就越多,因此,政府往往希望企业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而对企业来讲,管理者总希望通过努力,降低现实的和潜在的税赋,包括对现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对未来可能出台的会计准则施加影响。一般情况下,为了向政府少缴税款,管理者会选择保守的会计政策;有时政府也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不同级别的政府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政府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
2.政治敏感性会对微观会计政策选择产生影响
企业的政治敏感性随着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变化,大型企业比小型企业的政治敏感性要强。实证研究人员从风险、资本密集化、行业集中程度等方面研究发现:政治成本与风险有关,高风险企业更有可能选择可降低 …… 此处隐藏:111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