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1-06-06   来源:未知    
字号:

2007年2月第4卷第5期

中医中药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黄大道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中心卫生院,广东河源517338)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与临床观察。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结果:临床治疗

97例,治愈14例,显效49例,好转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结论: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应症施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中医药治疗;临床[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临床实践中把中风后遗症康复分为早、中、后三期。康复

早期:是指急性期过后3个月以内,

此期不仅病人本身有自然康复的倾向,而且各种治疗措施最易收效,因此在此期要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康复措施,以达到理想的目的。在用药方面,应以汤药为主,因汤剂可随证加减,有利于辨证施治,并与针灸、心理康复、功能锻练等同时并进。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绝大多数能恢复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如穿衣、吃饭、行走、做简单家务等,有的甚至可以完全康复,不留任何残疾。因此3个月以内是中风后遗症康复的重要时期。康复中期:是指急性期过后3~6月以内,此期与康复早期相比,各种功能的恢复明显减慢,但仍要树立信心,积极进行以上各种康复治疗。

康复后期:指6个月以上的病人,

各种功能恢复更慢,但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和临床实践证明,其功能仍然可以改善。此期治疗以功能锻炼为主,如有兼证,可对症处理。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

97例患者中,男68例,女19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脑出血56例,脑血栓29例,脑栓塞12例,病程在3个月之内46例,4个月~半年29例,7个月~1年13例,1年以上9例。1.2治疗方法

1.2.1中药治疗综观中风一病,均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证候,急性期虽有本虚见证,但常以风阳、痰热、腑实、血瘀等标实症状突出,按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祛邪为主,应用平肝

息风、清热化痰、通腑化瘀,活血通络等法[1]。

恢复期证侯由实转虚,按照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扶正培本为主,标本兼顾,常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阴潜阳、健脾化湿诸法。辨证分型如下:

1.2.1.1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主症:手足麻木,肌肤不仁,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

本症为14例,

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竹茹、枳实、半夏、陈皮各l0g,云苓15g,生苡仁30g,南星、天竺黄、厚朴各9g。热象患者,加黄苓、山栀;夹风动者,用珍珠母、地龙、全蝎;头晕明显者,加菖蒲、郁金,甚者加礞石、川芎。1.2.1.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主症:素有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腰酸腿软,突然一侧手足沉重,口舌歪斜,舌强言謇,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或黄,脉弦滑或弦细而数[2]。

本症为36例,方用镇肝息风汤以达镇肝息风之力:牛膝、代赭石各20g,龙骨、牡蛎各30g,龟板12g,玄参6g,天冬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b)-075-0215g,白芍、川楝子各l0g,甘草3g。可加珍珠母、磁石、草石

决明以增强平肝潜阳或重镇潜阳之效。热象明显者,可加黄连、丹皮;血瘀明显,可加活血化瘀通络之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伴有痰浊之症,胃纳欠佳,口干不欲饮,舌苔腻,脉弦滑者,加用半夏、胆星、竹茹、天竺黄等;肝肾阴虚甚者,证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暗红,脉尺动,可加生地、山药、山萸肉、麦冬等滋补肝肾之阴。1.2.1.3气虚血瘀,脉络闭阻:主症:起病缓慢,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弦细。

本症为47例,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g,桃仁、地龙、当归各12g,赤芍l0g,川芎、红花各9g。可加全蝎3g,

僵蚕、枳实各6g,牛膝15g,桑枝10g,厚朴9g等,以增强行气通络之力。如上肢萎软无力者,可加桂枝、羌活等以通络;下肢无力者,可加桑寄生、牛膝、桑枝、金毛狗脊等补肾强筋之品;血瘀明显者,可加丹参、鸡血藤、络石藤、伸筋草等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如手足肿甚者,可加茯苓、泽泻、薏苡仁、防己等淡渗利湿之品;如语言謇涩者,加郁金、菖蒲以开窍祛痰;大便秘结者,加麻仁、郁李仁、肉苁蓉等以润肠通便[3]。1.2.2个体症状配合针灸治疗一般在病情稳定后开始。中风

常见的后遗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口眼歪斜,失语流涎,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根据症状不同,在恢复功能方面常采用以下各法。

体针:主要用于肢体功能恢复。口针:主要用于失语患者。头针:运动区、言语区。用于瘫痪、失语。

水针:根据需要选用维生素B1、

B12、当归注射液、复方川芎嗪注射液等,可单用,亦可两种药合用,作穴位注射,隔日1次。

温针:对于肢体关节有寒凉之感者,

当于进针以后,在针柄上裹上酒精棉球,然后点燃棉球,反复4~

5次,其温度必然沿着被烧热的针柄而传到穴位之内,以达通络祛寒之目的。拔针

后,再在针眼上敷以温针散,以强化驱寒通络止疼之力[4]

。1.3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治愈:患侧肢体有力,能徒步行走,生活可自理。②显效:患侧肢体功能明显改善,可扶杖行走,生活可基本自

理。③好转: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有进步。

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2结果

临床治疗97例,治愈14例,显效49例,好转28例,无

CHINAMEDICALHERALD中国医药导报

75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