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体。“说”古意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 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一、课前自学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_______,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_______,谥号“____”,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作品集有《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注音
传.道受业( ) 句读.( ) 或不.焉 ( ) 官盛则近谀.(巫医乐.师( ) 郯.子( ) 苌. 弘 ( ) 老 聃. (六艺经传.( ) 师襄. ( ) 李 蟠. ( ) 以贻.之 ( 3、一词多义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
③吾从而师之 ( )
④吾师道也 ( )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2)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3)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 (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 (4)于
耻学于师 ( ) 其皆出于此乎 ( ) 不拘于时 (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师不必贤于弟子( )
二、课中探究:
1、第一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哪句话表明了教师的职能?
2、哪句话表明了从师的必要性?作者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3、第二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4、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