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2.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3. 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第五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 岩石: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
2. 晶质体:由于质点规则排列的结果,就使晶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称为晶体格架。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通称为晶体。
3. 古登堡面:在2900km 深处。在这里纵波速度由13.32km/s 突然降为8.1km/s,而横波至此则完全消失。这个面称古登堡不连续面。
4. 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
5. 类质同像:所谓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6. 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
7. 背斜: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
8. 气孔构造:熔浆喷出地表,压力骤减,大量气体从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孔洞,称气孔构造。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答案:(略)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整个华北地区(包括东北南部),上古生界只有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
2.各地上古生界总厚度一般为数百米至一千四、五百米,相对比较稳定。
3.各地岩相变化不大,一般说来,中、上石炭统(即本溪组和太原组)主要岩性为砂页岩和灰岩夹煤层,灰岩厚度很小,富含海生动物化石,故属于海陆交互成煤相地层,总厚度一般不超过一、二百米。二叠系全部为陆相,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为砂页岩夹煤层,属于沼泽盆地成煤相地层。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逐渐变为红色岩层,植物化石减少,煤层绝迹,有的含有石膏,厚度也较大。说明由沼泽盆地成煤相向半干燥和干燥内陆盆地相转变。
4.上古生界下伏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C2 与O2 之间呈普遍的明显的平行不整合,说明中间有一长期沉积间断。
5.上古生界含有很多矿产,首先是丰富的煤炭。其次,是在石炭二叠纪煤系之下,中奥陶纪灰岩侵蚀面之上,往往富集有铝土、粘土或铁矿。
2. 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 答:上表反映了沉积岩在矿物成分上不同于火成岩的主要特征:
在火成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以及钙长石等,因极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极少见(2´);
还有些是在沉积岩和火成岩中都出现的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磁铁矿等),但石英和白云母等在沉积岩中明显增多,因为这两种矿物最不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便相对富集(2´);
另有些矿物(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有机质等)是一般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的矿物,这样的矿物都是些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稳定矿物(2´)。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答案(略)(6分)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 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答:
大洋中脊实地勘测,第一,洋脊为高地热流异常区。第二,重力测量结果,中央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