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谈未来管理
彼得.杜拉克談未來管理
採訪整理●孫秀惠
這是一次很不一樣的採訪經驗。看到彼得 杜拉克的回信,讓我嚇了一跳。滿滿八頁的拍紙簿上,是他親自一字、一句書寫的回覆,有些地方還有塗改。每一張信頭,他都仔細的簽下自己的名字。
原以為,這位高齡已將近九十五歲的管理大師,接受《商業周刊》的電子郵件採訪,會是對著助理口述,然後由助理整理回覆。沒想到,他不僅是親自回答,而且是在三天內,遠早於我們向他「委婉」表達的截稿時間。
杜拉克一生著作不輟,從未停止觀察企業與全球社會的變動,他的熱情,從這幾張信紙表露無遺。
二○○二年其實是彼得 杜拉克人生轉折的一年,他生了一場病,從教職中退下,也在七月九日接受了美國總統頒贈的美國最高榮譽勳章「總統自由獎章」。現在,彼得 杜拉克大部分時間深居其美國加州克萊爾蒙特的居所。
因為體力的關係,他已經幾乎謝絕媒體了。在其《杜拉克談未來管理》中文版出版前夕,這次他破例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是近年來的首次,他也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將無法負荷再接受另一個採訪。從他親力親為的手稿,我們知道為什麼。
杜拉克豐富的管理理念,或許短短的幾個問題是無法呈現,但是從他對我們第一個問題只有一句話的堅定的答案,相信讀者可以體會,為何這位管理大師可以從二十世紀前半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開端,都如此受到尊敬。
以下是採訪內容:
全球思維下
五個遠眺角度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您一生研究管理、書寫管理不輟,有哪些管理的信念,是您這麼多年來從未改變過的?
杜拉克答(以下簡稱答):一句話:管理不是階層高低,而是責任。
問:您為最近即將出版這本《杜拉克談未來管理》寫了一篇序文,當中提到,管理階層決定 如何平衡目前的績效和未來的期望,有一種方法,您稱之為「遠眺窗外」,意思是去尋 找已經發生、但還沒產生全面衝擊的變動。您認為這種方法的成效最好,尤其是在世界 上變動最為快速的地方,也就是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的華人社會。 您可不可以指出幾點值得遠眺的趨勢?
答:這是個大問題,我只可以指出幾點方向:
一、人力資源的變化。
一百二十五年前,當大型企業首次問世時,能夠模仿的唯一組織結構是軍隊:層級 的、指揮與控制、縱向參謀;而明日的模範則是交響樂團、足球隊或是醫院。我相 信,我們正朝向更專注的組織及組織單位發展,而且建築在更明確的企業及個人目 標、自我約束及有系統的回饋上。
二、真正的全球化經濟已經取代了西方獨霸的局面,全球思維的興起,這將會帶來什麼 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