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制作视频么?
46、像素宽高比和帧宽高比有何区别?
帧宽高比是指图像的一帧宽度和高度之比。像素宽高比就是像素的宽度和高度之比。电视标准决定了电视显示屏的宽/高比为4:3(以后就应该是16:9了)。为什么在你选择D1/DV PAL制式的时候,默认像素比是1.07,选择NTSC D1制式的时候,默认像素比是0.9呢?那是因为PAL制式图像的实际尺寸是768×576,NTSC制式图像的实际尺寸是640×486,但是生产厂家为了制造硬件的方便,统一成D1/DV PAL 720×576和NTSC 720×486。比如我们国内用户使用的Mini DV(迷你数码摄像机)因为是PAL制式,故摄像出来的视频画面大小就是720 ×576。但这样PAL制图像实际播出时720的画面比768要窄一些,为了能使720和768的画面一样宽,唯一的办法是把象素拉长一些。拉多少呢?768/720=1.067!约为1.07。NTSC制式同理,640/720=0.89,约为0.9。这样就能保持播放时画面显示正常;不过对于视频输出而言,可以使用相同的帧纵横比和不同的像素比,例如我刚才说的NTSC D1制式的帧纵横比是4:3,像素比是0.9,如果你选择的是NTSC 640x480,帧纵横比还是4:3,但是像素比是1,即使用的是方形像素。
45、什么是码率,Kbps是什么意思?
答:码率就是数据在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
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cbr(固定码率)与vbr(可变码率),都是在这方面做的文章,不过事情总不是绝对的,从音频方面来说,码率越高,被压缩的比例越小,音质损失越小,与音源的音质越接近。
视频后期制作中,努力取得更清晰一些的画质,是大家的目标和不懈追求。提高码率是重要办法之一。压缩码率设为6000,一直是被认为具有较好通用性的参数,因此成为我们遵守的实践经验。恒定8M的压缩码率,已经能够完全反映出了DV机的画质水平。再高的码率是不必要的了。对动态画面多且变动大的,以采用可变码率为好。可以看出,可变码率在用于多动态、大动态的视频压缩时是有意义的,能够根据动态变化来机动调整压缩码率。采取可变码率,即VBR,当PC编码时,如果画面动态小,引擎不会采用设定的最高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