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第34卷
图5升力体飞行器模型
Fig.5
Liftingbodyvehiclemodel
图6
O。攻角升力体飞行器背风面中线热流分布
Fig.6
Heatfluxdistributionalongthecentralllne
on
thebacksurfaceof
a
0。liftingbody
图7
0。攻角升力体飞行器迎风面中线热流分布
Fig.7Heatfluxdistributionalongthecentral
line
on
thefrontsurfaceof
a
00liftingbody
在相同高度和马赫数下,40攻角的升力体表面热流密度分布如图8和图9所示。分析可知:升力体飞行器迎风面的热流密度明显大于其背风面热流密度,计算结果与数值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文方法能够很好地包含攻角对气动
加热的影响。
万方数据
图84。攻角升力体飞行器背风面中线热流分布
Fig.8Heatfluxdistributionalongthecentral
line
on
thebacksurfaceof
a
4。liftingbody
图94。攻角升力体飞行器迎风面中线热流分布
Fig.9Heatfluxdistributionalongthecentral
line
on
thefrontsurfaceof
a
4。liftingbody
3.3乘波体气动热计算
乘波体是一种具有前缘附着激波的流线形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时,飞行器仿佛骑在激波的波面上,依靠激波的压力产生升力,因此称之为乘波体。这种飞行器通过合理的选择构型,使得高速飞行时产生的弓形激波完全附着于飞行器前
缘,上下表面不产生流动泄露,故而可以得到较大的升阻比,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防护问题乘波体的特征[7]。乘波体飞行器是未来高超声速飞
行器的一个重要方向,如美国空军正在发展的X一51系列。
本节所研究的乘波体飞行器模型如图10所示,来流参数为:马赫数Ma。=13、高度h
=45km。
图11与图12分别为在00攻角条件下乘波体飞行器背风面与迎风面中线上的热流分布,由图